学习 > 旅游

百里画屏 风光无限 越南中南部之旅

Image
李选楼 - 28/02/2019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挺立在匆匆的渡口,倾听小舟上艄公划动的桨声,一览浩渺的江流。走进渔村,踏足山间小路,期盼丰收的喜悦与空朦的美景……

 

步入越南的中南部,浓郁的生活气息令我感受深刻。

 

潋滟的湖光和青葱的山色,是一幅幅画屏,一场场丰富的人文盛宴,填满我旅途中的荒寂。

 

无数个晨昏,我挺立在匆匆的渡口,倾听小舟上艄公划动的桨声,一览浩渺的江流。我走进渔村,踏足于山间小路,期盼丰收的喜悦与空朦的美景,沉醉于纯朴的记忆。

 

当游艇载满期盼,在湄公河水道里啵啵而行,河岸的景物在我的瞳孔中逐渐膨胀,站在破落渡口迎接我们的竟是一位佳丽。随着她在崎岖的小径辗转,我惊讶于这荒凉的河岸后头,竟然隐蔽着一个回族村庄。

 

四个回族村庄

 

越南古称安南,曾经被法国殖民。早在18世纪,爪哇移民便随着葡萄牙、法国、英国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纷至沓来。19世纪,爪哇人更在这里从事纺织和雕刻艺术品的买卖。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逐渐发达,游客们将探奇发布网上,隐蔽式的生活才引起世人的注意。

 

在安江庆和的占婆村里,就有四个回族村庄。他们居住在高脚楼,以捕鱼和耕种为生,凭借坚韧的民族信念,艰辛地传承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接待我们的少女名叫Pha La,是村子里最美的少女,她衣着鲜艳地捧着经文让我们拍照,顷刻间成了面簿里的明星,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水上市场是旅游线上的最大资源。清晨的河道,是人们的生活之始,因着八爪鱼般的流域分布,人们延续着法国殖民以来的水上作业,以舟楫为车,水道为路,将农产品运到下游集中拍卖。晨光里的彩朗市场,暂时抛开被淘汰的威胁,售卖传统的瓜果、美食和干粮,展示河岸土地的肥沃富饶,人们与湄公河不可分割的生活。它吸引无数中外游客登船品尝,流连忘返。

 

人们沿河而居,以纷呈的行业,妆点河道的色彩。草席制作是一幅生动的画图,员工将收割的蔺草晾晒,染出艳丽的彩虹,经过手工编织成席。它是越南家庭中的标志,也增添了我旅途中的知识;在村里走动,一股纯朴的风情占据了大脑,染房对面的庭园里,小孩们无虑无忧的玩着弹子游戏,我参与其乐,也忆起童年之乐。

 

花农在水上筑起高架,将一盆盆菊花摆放其上,让它生长在水的氛围里。穿梭的小艇,是栽剪花枝和运输花盆的舟楫。人们性喜黄色,年关将至,栽种的梅花、菊花,把大地映照得金黄灿灿,成了花都。它与大叻山区以“催生”科技栽培的花种,除了转售到大城市,也供出口国外。在往山乡赏荷的早晨,纯朴的民居为旅游带来乐趣;湖泊里荷花绽放,小舟穿梭于点点红中,浪漫涌入眼底。它是越南的国花,花朵可供拜祭,茎干还是桌上佳肴。它与穿旗袍戴斗笠挑扁担、传统的越南妇女,都是绘画雕刻艺术品中的题材。

 

我沿着河岸寻奇,在这里,陶瓷制作、制糖、制饼和养蜂业,都以最原始的面貌吸引游客。那一个黄昏,参观了米粉制作坊,将磨烂的米团放入机器中绞压成丝,蒸熟,就是地道的美食了。男主人在蒸炉边汗如雨下的为蒸米粉忙碌,女主人在灶房炸着春卷,香味令人垂涎。我比手划脚的问主人可否一尝,她热情地将食物铺就地面,顺着指示,我依样画葫芦地以米粉包扎春卷和腊肉,蘸上酱料进食,那种淡咸酸甜柔脆的多重口感,堪称一绝。

 

正当此时,屋主一声长喝,庭院里的鸡只即刻停止啄食,沿着“灶房工地”整齐列队,原来,人与鸡住在同一屋檐下,它们习惯了规律化的生活,“步操”到灶房洞口,振翅爬进鸡窝,真是吓坏了进食中的游人。

 

人鱼共栖景观独特

 

养鱼人家在湄公河建立的水上民居,景观独特。每个渔家拥有的一组建筑群,是人与鱼的共棲所。建筑物之下设置的大网,就是鲶鱼养殖场了。渔民就地准备鱼料喂养,每三个月的一次丰收,是人们蛋白质的来源。越南最大的鱼获,来自漫长的海岸线,那里渔村无数,渔业兴旺,渔船暮启晨归,载回满舱的海产,除了装箱出口,也送往加工,增进鱼类食品的种类。滴石(Rach Gia)晒鱼场鱼源如山,劳工密集,妇女们把小鱼切片、腌制、排网,再曝晒于阳光下。海岸线上与鱼有关的行业兴旺,因此,连少女与小孩,都跟随母亲,加入切鱼行列。分工细腻,工作协调无间,整个晒鱼过程仿佛在一瞬间完成,让人叹为观止。虽然腥气浓烈,游人还是爬进鱼排底部摄影,感受浓郁的渔村气息!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不尽的滋养,海潮中的景色令人震撼,美奈的Co Thach Beach,堆积着大量苔藓,清晨退潮后,展示了一片青绿的欣欣向荣。Hang Rai Beach怪石嶙峋,是大自然的杰作,旅人都试图登上悬崖,感受惊涛拍岸的澎湃,沉醉于晨光与潮水的浪漫。

 

山区的渔业与茶园

 

山区的渔业生产别具一格,它贫瘠又具备原始的魅力。大叻杜燕湖(Tuyen Lam Lake)的撒网捕鱼在清晨进行,缭绕的雾气,欸乃的渔舟,轻拂的涟漪,使游人仿佛身处仙境。在保林湖(Bao Lam Lake),渔民在不大的湖里,安置了密密麻麻的鱼排,感觉上,水里的鱼已没有太大的活动空间,随意游行都能闯入八卦阵。旭日东升,将鱼排照得金光灿灿,只见渔民划着小舟,在水面拍打赶鱼,山光水色人影,仿佛尽在画屏中。

 

山区因茶园而壮观美丽,保禄茶园(Bao Lac Tea Plantation)是个大园坵,我们在晨光里寻找了许久,众里寻她千百度,才看到茶园阶梯上戴斗笠的人影,采茶姑娘的欢声笑语,衬托了大地的幽静。茶叶依着自然条件,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坡地,可是在夜间气温常低至6摄氏度的大叻,园主们利用科技,把花卉种植在塑料遮篷里,夜晚12小时开启照明,保持着生长环境的温度,缩短花的生长期,提高收入,成为摄影师拍摄灯光的最佳去处。

 

为了寻找一对蓝眼睛的占婆姐妹Sa Pa、Ah Phuoc,我走进方平省的占婆村,她们因父亲的血缘遗传,成了村里的模特儿。

 

占婆是越南最古老的民族。占婆古国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越南中南部海岸。10世纪极盛一时。于1471年被越南人所灭。他们从事陶瓷器制作和渔农生产,常把马路当成晒谷场。占婆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罗门教为主,后受佛教影响,13世纪前后,部分占婆改信伊斯兰教。

 

新年前人们买黄花

 

今天的藩切、芽庄、美山等地仍分布着众多巍峨的神庙和雕塑等文化遗产。芽庄附近的神庙,于八世纪曾遭爪哇人破坏,但却印证着占婆王朝曾经极盛一时的艺术造诣。

 

在旅途中,浓烈的人文景观,最常丰富我的心灵。往荷花池的清晨,电单车的来回运送,充当小路上的德士,展示了乡间作业与纯朴的民风。在米粉制作坊参观时,主人的热忱好客,为游人留下美好的记忆。时值新年前夕,居民无不购买象征富贵的黄花,商场中人们尤其喜爱梅花,在越语中的“mai”是幸运的意思。他们用释迦、椰子、木瓜、芒果拜祭神灵,选其“求、刚刚、够、用”的读音,象征知足常乐。

 

我们长途舟车,渡口待舟,风餐露宿。街边的牛肉河粉,法式面包和地道的春卷,算是丰盛的餐食了。烹饪中喜用香料和调味品,有人认为是受了占婆饮食的影响。在街边品尝滴漏咖啡,都让人感受深沉的文化积淀。

 

这里的经济生产,都以家庭为单位,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社会体系。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家族的参与。在今天看来,虽缺乏效率,却是家庭聚集,共同为生活拼搏的场所。我珍惜这一段山水之缘。或许再过多年,山乡的传统作业与纯朴景象,将受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就如具有地域色彩的水上市场,今天已经缩减规模,风光不再了。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