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保健

戴上虚拟实境眼镜 走进失智症者世界

Image
陈映蓁 - 30/04/2019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根据新加坡管理大学与失智症协会完成的首个全国失智症调查,约72%患者觉得孤单与被舍弃;50%患者认为自己无法向他人公开自己的病情。

 

借助新加坡失智症协会首次推出的虚拟实境应用Enabling EDIE,既能了解患者的难处,亦有助护理人员制定更完善、贴心的照护计划。

 

短短五分钟的虚拟实境体验,感受起来却更漫长;例如家具和地板杂物其实都是障碍物,深色地毯在患者眼中宛如黑洞,所以患者不敢走近,只能挨着墙边缓缓而行。明明是自己的家,感觉竟似陌生环境,无力、无能之感排山倒海而来。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知易行难。但借助科技的力量,或许至少可以设身处地,是个不错的起点。

 

新加坡失智症协会5月推出首个利用虚拟实境的工作坊Enabling EDIE:参与者只要戴上虚拟实境眼镜和耳机,便能体验失智症患者的所见所闻。工作坊的培训材料由澳大利亚失智症协会开发,新加坡是首个推出这个工作坊的亚洲国家。

 

联合早报记者3月与其他媒体、专业医护人员和相关业者参与这个工作坊,亲身体验失智症患者面对的常见困难;大家戴上虚拟实境眼镜和耳机,走进患者的世界,以患者角度感受周遭环境。

 

Enabling EDIE设定的场景其实非常普遍:午夜醒来想上厕所,但在昏暗的卧房里,房门找不到,不管怎么走都走不到厕所;过程跌跌撞撞,多次误判厕所位置,墙上忽然出现莫名黑影,耳边频频响起杂音和妻子的责备,让患者不知所措,越走越慌乱。最后终于“克服万难”走到厕所小解,岂料听到妻子的责骂。妻子开了灯,患者才发现原来自己走到洗衣房,错把脏衣篮当成马桶。妻子埋怨:这不是第一次了。

 

短短五分钟的虚拟实境体验,感受起来却更漫长;可想而知,对于失智症患者来说,即便是上厕所小解这看似简单的事,其实也有许多不简单的地方。例如,家具和地板杂物其实都是障碍物,深色地毯在患者眼中宛如黑洞,所以患者不敢走近,只能挨着墙边缓缓而行。明明是自己的家,感觉竟似陌生环境,无力、无能之感排山倒海而来。

 

第一次了解失智家人难处

 

根据心理卫生学院2015年进行的新加坡年长者健康研究,年龄60岁及以上的国人,10人之中有一人可能患有失智症。以此计算,本地估计有近8万2000人患有失智症,而且几年后可能超过10万人。对于照顾患者的家属来说,难过之余还要承担许多压力,结果往往身心俱疲。如果可以多一些了解,做出改变,有助改善患者和看护者本身的生活品质。

 

参与Enabling EDIE工作坊的纪维春(50岁,自雇人士)与家人一起照顾5年前确诊患上失智症的83岁岳母。他曾参与为失智症患者看护而设的多个培训课,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经过这个工作坊才是真正了解患者的生活,虚拟实境的体验也有助于解答他对失智症的疑惑。

 

纪维春说:“Enabling EDIE让我进入并看到失智症患者的世界,体验他们的感受,并明白为何患上失智症人士会有某些行为。例如把头侧向一边,而且无法‘正常’走路,其实是因为认知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视力、判断和行动力。”

 

亲临实境体会患者的处境之后,他在照顾岳母时变得更有耐心,也在家里做出改变,例如在点灯开关贴上标签,方便岳母辨识,厕所的灯也特地彻夜开着。

 

加深了解 将心比心

 

目前,Enabling EDIE工作坊主要为负责帮助失智症人士与家属的专业护理人员、社工及义工而设。相关人士若能体验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就能更好地协助他们克服日常生活的困难。

 

工作坊培训员之一是失智症协会的职能治疗师陈慧娴,她认为要真正对患者产生同理心,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R)体验非常有帮助,因为体验者可亲身感受失智症导致的感官变化,以及面对日常生活困难的情绪。

 

她说:“随着社会老龄化,失智症的发病率也会提高。我们无论是在社交圈子或社区邻里,都非常可能出现患有失智症的人士。参与Enabling EDIE工作坊有助于生活在多元社会的我们,更了解其他人不同的需要。”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