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怀旧

国家博物馆特展 食品包装看百年

Image
黄向京 - 16/06/2019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从海报、日历、玻璃瓶、饼干盒、食物容器等150件文物,可看出过去百年来,本地食品包装的设计、形式与功能,随着食品产业与科技的发展,有了演变与创新。

 

国家博物馆特展“包罗万象:新加坡百年食品包装特展”(Packaging Matters: Singapore's Food Packaging Story from the Early 20th Century)从食品包装切入,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装瓶厂和罐头厂,转变为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轻工业包装厂,展现食品包装设计与科技的演变。

 

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如酱油、豆奶、饼干、黄梨罐头、汽水)与家喻户晓的品牌,已成为国人集体生活与情感回忆的一部分。

 

本版访问特展策展人Vidya Murthy,通过八组物品,解说食品包装与生产、科技、设计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食品包装商标

 

这组1950到1970年代食品的包装商标,除了公司名号,常见食品大幅度的特写,包括广万生酱园的酱油、杨协成的豆奶、油虾酱油、鱼露,淘化大同(1908年在中国成立,1949年来新营业)出产的金标酱油、干姜子,为英国Green Spot汽水在本地装瓶。

 

自治之前,本地食品业属于家庭经营的小型作坊,还生产醋、面粉等,从1960至1970年代走向自动化工厂,投入机器、增加员工和投资,提高食品总产量。

 

黄梨罐头海报

 

这两张1930年代的马来亚黄梨罐头海报是英国帝国市场局(Empire Marketing Board,成立于1926-1933年)设计并推出的宣传广告,针对英国及其他市场,主打英殖民地出产的食品包括黄梨罐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很多园主在橡胶园旁种植黄梨,因为黄梨比橡胶生长收成快,利润不错。像华社先贤李光前、林义顺都开设黄梨罐头厂。

 

从“购买新加坡黄梨罐头”海报设计可看出,老虎的形象已成为新加坡代名词。另一张海报出现华人劳工在黄梨园内劳动的场景,充满热带葱郁的气息。不要错过英国电影机构档藏的1910年珍贵录像,拍出了万礼路一带华人劳工收割黄梨、加工成为罐头,漂洋过海到法国仕女餐桌的过程。

 

爱用美女的食品宣传品

 

这组1950到1970年代食品宣传品,有的以卡纸板海报形式挂在咖啡店或公共空间,有的出现在金属托盘上,包装设计爱采用美女形象软性促销,透出那个时代的迪斯哥与大众流行文化的气息。白兰氏鸡精、红字牛奶、多益、鲜拿果(Sinalco)、积及饼干、可口可乐等,都是大众消费文化中,国人熟悉不过的牌子。

 

多元语言的纸袋

 

一组从1950到1970年代的纸袋设计,针对不同种族的市场,用上了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等多元语言。婴孩形象也出现在牛奶之类纸袋设计上。另外,宣传语言围绕在食品功能上,比如:美禄对身体有益。

 

碳酸汽水玻璃瓶

 

不少碳酸汽水在本地生产、加工装进玻璃瓶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红狮、FANTA、Kickapoo等,无不在玻璃瓶造型与商标出尽心思抢占眼球,作为品牌定位的区别。商标除了贴在瓶子上,也直接打在瓶身。像惠山汽水、孔雀汽水,今天不复见。

 

英国人Hiram Codd在1872年发明用机器灌装、玻璃弹珠封口的科德瓶(Codd Bottle)来装苏打水与碳酸汽水。由于生产简便、经济,厂商纷纷采用,波子汽水盛极一时,瓶内玻璃弹珠为儿童普遍藏品。

 

可口可乐商标是美国工业设计大师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y)的经典设计,他根据女人的曲线和人体工程学原理重新设计了可乐瓶,深红底色衬托白色字样的商标广为人知。

 

虎牌啤酒宣传品

 

1932年成立的虎牌(Tiger)啤酒在1938年将中英文商标大幅度画在汽车上,附带吸引眼球的巨型啤酒瓶子,可见当时商家为了打广告,走到街上,甚至将产品印上屋顶型灯盏,摆在户外空间。

 

另外,1970及1980年代咖啡店的杯盘也印上咖啡或茶品牌的商标,包括:乳牛头兵、才记咖啡、茶马飞的茶郎西(Tea Celon)。

 

饼干盒循环使用

 

“康元”在1950到1970年代出产的四款饼干盒,设计造型各异,圆形盒面龙凤图案非常传统华人的色彩,长方形盒面则带下午茶的西洋味。“太丰”推出的上海美女肖像饼干盒甚至附带钥匙。这些饼干盒和今天的月饼盒一样,吃完饼干后,可以循环再用,成为主妇收纳金钱、针线等的容器。

 

食品业的发达,也让本地平面设计师杨淑兰及1983年设立的设计室Citigate Su Yeang冒出头角,曾参与康元商标的设计与品牌形象改革,让亚洲品牌有特色地走向世界。

 

携带食物的容器

 

以前的人出外打包食物,携带食物的容器在材质与设计上出现变化,从最早的中式木制、藤制提盒、多层饭盒(Tingkat)到藤袋、布袋、塑料盒。今天环保意识提高,呼吁减少塑料的运用,从前携带食物的方式更加永续,可能回流。

 

包罗万象:新加坡百年食品包装特展

 

即日起至9月15日

 

国家博物馆一楼史丹福展厅

 

入场免费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