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文化

胡适缘何“弃”哲学?(一)

Image

出版者: 清华大学新闻网

分享

Facebook Email

相关的主题


肖伊绯先生发现的胡适研究重要资料《中国哲学史卷中》(讲义),不仅为胡适哲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卷中》(讲义)是胡适为史学门二三年级的学生编写的讲义。按照胡适 1919 ~ 1920 年的“日程与日记”(《胡适全集》第 29 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胡适每周三上午 9:00-10:00 为史学门二三年级的学生讲授“中哲史”课程。该讲义是胡适中国哲学史卷中中古哲学史授课计划的“汉之哲学”,共七章。卷中讲义的第三章《淮南子》 1920 年 5 月以《淮南子的哲学》为题原文发表在《新中国》第 2 卷第 5 号上,第七章内容也几乎一字未易地刊登于 1931 年《现代学生》第 1 卷第 4、6、8、9 期。其他各章 1949 年前没有公开发表在报刊上。耿云志先生主编、黄山书社 1992 年影印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收录了第一至第五章讲义的手稿, 2003 年出版的《胡适全集》根据的即是黄山书社的影印本。所以,这次发现的“新资料”为胡适自己所注的“原稿所没有的。匆匆加入,后当修正”的第六章迷信与科学。同时,由于以前资料均没有将第七章的内容作为讲义的一部分,讲义将之与前面的内容连缀起来,也是本讲义发现给我们的新观察。

 

 

胡适为什么“匆匆加入”本章内容,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战结束不久, 1918 年 12 月 29 日至 1919 年底,梁启超与张君劢、丁文江、徐新六、刘子楷、蒋百里,到欧洲各国作旅游考察。当时,梁启超有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对近代科学是否可以最终解决人生的切要问题感到失望。在《欧游心影录》里,他说:“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以胡适与他们甚密的过从,我们可以认为,对于他们的以上思想观点,胡适是熟悉的。我们可以想象,胡适加入本章内容以阐扬科学与科学精神,是对这种否认科学正面作用的一种回应。

 

 

另外,由于本章的具体内容在于论述汉代中国科学——医学与天文学的成立,出发点在于发现中国科学的成立,所以“匆匆加入”应该与当时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发生的论调有关。对此,我们有旁证可以说明。1920 年 9 月 1 日,也就是胡适讲“迷信与科学”后的不到 5 个月,在《日程与日记》里,胡适记述说,这天, Monestiere 问他“一个大问题”:中国没有科学,是否由于国民性与西洋人不同?胡适痛驳了他。 Monestiere 要胡适写出来,译成法文发表,胡适答应了。这点可以说明,胡适对于中国人早已有科学并且可以领受科学的影响是有信心的。

 

 

我们可以认为,胡适加入本章内容是受到不止一方面的直接影响。往远的说,胡适是中国科学社的最早社员之一,经常参加中国科学社的活动,他认同近代科学对于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不待言。加入本章,也是胡适自身思想的逻辑必然。

 

 

如前所述,在 9 月 1 日“痛驳”了 Monestiere 后, 9 月 8 日当日,胡适想“作好”《科学的人生观》,但是又“归甚迟,竟不曾作此文”。这说明胡适有了此一概念而没有完成此概念的论证。这是我们所能够发现的胡适使用“科学的人生观”这一概念的最早依据。所以,可以说,胡适“科学的人生观”概念形成于此间,即 1919 年底至 1920 年中后期。有了本章的资料,胡适科学的人生观概念形成的内在逻辑就有了充分依据。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