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向银发族义工招手

Image
苏文琪 - 27/09/2015

分享

Facebook Email


人口老龄化课题部长级委员会(Ministerial Committee on Ageing)一个月前推出幸福老龄化行动计划(Action Plan for Successful Ageing)。这套行动计划涵盖12方面、约60项计划,由多个政府部门负责推行,总拨款达到30亿元。

 

首个项目“银色志愿者基金”在本月初宣布,将协助有关机构招募和栽培年长志愿者,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招募另外五万名年长义工。

 

要达到这个目标,本地志愿福利团体和社区机构或许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年长者投入志愿服务的动力和阻力是什么?要如何吸引更多年长者当义工?

 

世界各地普遍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尤其是发达国家。各政府为抵御“银色海啸”的来袭,集思广益推出许多方案,而几乎所有城市发现,认识和重视年长者丰富的工作经验及生活智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可将这些原本被认为是社会负担的人口转化为社会资本。

 

以美国为例,这个泱泱大国早在50年前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年长义工计划和组织。随着这股社区意识日益壮大,当地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整合三大年长义工计划,由单一政府机构负责管辖。

 

根据美国的最新数据,在2013年,单是战后婴儿潮人口就有高达28.1%的义工参与率,即使其他年长社群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参与率。

 

至于本地,新加坡乐龄义工组织主席许悦明日前在全国乐龄义工月开幕仪式上指出,本地年长人口中,目前只有19%参与社区服务。换句话说,还有50多万名年长者的力量等待社会去发掘。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National Volunteer and Philanthropy Centre)过去展开的调查曾显示,年长义工的参与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的调查未细分年长组别的义工参与率,但显示年龄在65岁以上的义工参与率为10%。

 

到了2012年,年龄在65岁以上的义工参与率达到17%。其中,年龄介于65岁至69岁的义工参与率激增至24%。年龄为70岁至74岁、75岁至79岁,以及80岁或以上的义工参与率,在2012年则分别有16%、19%和3%。

 

本地年长者以孩子为生活重心

 

针对年长义工参与率目前似乎停滞不前的情况,曹氏基金会社群交流助理总监刘涛立受访时说,和西方国家年轻人成年后就离家生活不同的是,在本地,许多人成年后还是继续与父母同住,直到成家、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搬离。

 

她说:“即使孩子成家、有了孩子后,许多年长者仍然把孩子视为生活重心。他们会照顾孙子、替孩子处理一些琐事、监督女佣等。”

 

根据受访的乐龄义工,年长者不当义工的理由各有不同。有的认为生活费高涨,希望继续工作赚钱养老;一些则以为志愿服务都是体力活,或可能因健康欠佳而却步。一些年长者则参加了许多康乐活动,时间都已满档。

 

不少志愿福利组织和社会机构因此意识到,年长者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清闲,要吸引他们拨出时间固定参与志愿服务并非易事。因此,这些组织都做出灵活安排,除了长期性质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规划了临时性质的活动。

 

乐龄义工组织主席许悦明也认为,社会上仍有不少有心参与志愿服务的年长者,关键在于如何配合他们的需求。

 

他说:“我们要让更多年长者了解到,他们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参与志愿服务。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今年首次推出全国乐龄义工月,鼓励那些没当过义工的年长者参与。我们很高兴看到政府给予更多支持,如设立全国乐龄学苑和银色志愿者基金。”

 

培训更多年长者成为专业义工

 

受访的志愿福利组织和社会机构代表都指出,提供培训可发挥积极作用,帮助更多年长者成为专业义工。

 

东北社区发展理事会近年来推出不少计划招募年长义工。发言人说,想当义工的年长者往往乐于帮忙,但没有自信,担心自己缺乏知识和经验,帮不上忙。

 

许悦明则说,过去几年有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长者参与志愿服务,他们不仅奉献时间和精力,也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感。“我们的九大核心义工项目侧重于技能培训,以推动有意义的志愿服务。许多义工发现这样活动能刺激他们的思维,保持活跃人生。

 

刘涛立也说,志愿服务必须与时并进,并持续提供学习、成长和贡献的机会,以免年长者陷入“三灾”,即无聊、寂寞和无意义的晚年生活。这对个人健康和社会价值也起着积极作用。

 

她说:“我们有不少年长义工是一个接着一个活动参加,或同时参加很多活动。这也说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投资在建立良好工作关系,适时表扬对组织发展发挥关键作用的义工。”

 

根据受访的乐龄义工,年长者不当义工的理由各有不同。有的认为生活费高涨,希望继续工作赚钱养老;一些则以为志愿服务都是体力活,或可能因健康欠佳而却步。一些年长者则参加了许多康乐活动,时间都已满档。

 

乐龄义工组织

 

推动以老扶老模式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长寿,许多人退休后也得照顾还健在的父母和长辈。

 

不少志愿福利组织和社会机构因而看见年长者的潜能,欢迎年长者参与面向乐龄的志愿服务。

 

由乐龄志愿者设立、创办于1998年的乐龄义工组织,年长会员超过1000名。它多年来不遗余力推动乐龄义工服务,例如开办由年长义工授课的电脑课程,教导年长者使用电脑和上网,以及通过各项活动协助年长者在健康、社交和智力方面保持活跃,建立以老扶老的模式。

 

曹氏基金会目前聘有70多名全职员工,义工则达600余人,其中约35%的年龄在60岁以上。

 

刘涛立说,该基金会属下华美中心的同侪辅导(para-counselling)计划相当成功,在专业辅导员的协助下,义工获取实用的技能,协助同为乐龄的受益者。

 

除了志愿福利组织,在邻里也有类似的义工活动让居民就近参与。

 

“超级脑力俱乐部”是东北社理会自2012年推广的一项乐龄活动,目前东北区共有30个俱乐部,会员约1000人。会员通过各种智力游戏和活动如玩拉密牌(Rummy-O),保持头脑灵活。这些俱乐部大多由义工来管理,当中不乏年长者。

 

“乐龄之友”、看护计划

 

义工可获象征式补贴

 

在一些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志愿服务活动,个别组织也会提供象征式的补贴,譬如东北社理会的看护者计划,以及陪年长者看病的“乐龄之友”计划。

 

看护者计划今年初推出,10名年长看护者都曾到医院接受培训。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在年长者的家人外出时,上门做伴;协助年长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像是如厕、个人卫生和运动等,并提供简单医疗护理如监督年长者吃药、清理伤口等。看护者可获得每小时10元的津贴。

 

“乐龄之友”则主要是陪伴那些缺乏看护扶持及体质较弱的年长者到医院复诊。不过为更好地帮助年长者,义工也要上课,学习使用轮椅以及一些基本安全措施。

 

“乐龄之友”可得每小时五元象征式的津贴。不过计划推行了几个月,义工人数仍维持在五人,需要帮助的年长者则有15名。

 

东北社理会发言人说,他们鼓励年长者在住家附近协助有需要的居民。“可惜‘供不应求’,使得计划不容易推展。”

 

个案一

 

前警员积极当义工

 

也鼓励朋友加入

 

他曾在警察部队冲锋陷阵,退休后,他投入志愿服务,以另一种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63岁的赖枪权,13年前从特别行动指挥处(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简称SOC)退役后,自认闲不下来,继续当保安人员一直到2012年。

 

如今,他每日行程依旧排得满满的,几乎天天到不同地方当义工或参与社区活动。

 

他是新加坡乐龄义工组织的会员,参与许多长期义工项目,包括陪伴孤寡老人。最近,他还去学排舞,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人分享新知识。

 

赖枪权说,很多朋友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仍继续工作。“孩子虽长大了,但生活费高涨,他们希望能多赚些钱养老。”不过,他仍不放弃,继续鼓励朋友加入义工行列。

 

赖枪权也是建国一代大使,上门探访一些年长居民时,常鼓励他们出外参加康乐活动。“可他们总会说,在家带孙子很累。”

 

他认为,只有亲身体验后,才能体会到参与志愿服务带来的满足感,因此踏出第一步非常重要。“时间久了大家成为朋友,不分谁是义工,谁是受益者。”

 

个案二

 

拥有共同回忆语言

 

是年长义工的优势

 

或许因为年轻时接触过志愿服务,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她决定把暮年部分时间献给志愿服务。

 

黄玉凤(62岁,自由导游)20多年前曾是辅导热线的义工,后来断断续续也到其他组织当义工。

 

她认为,当义工能避免与社会脱节,还能学习新事物,这些拓展了她的视野,看事情也较中肯客观,“好处多得是”。

 

黄玉凤目前在曹氏基金会当同侪辅导员,服务超过五年。她认为,年长义工的优势在于拥有共同回忆和语言,可以了解同辈或更年长一辈的心态。

 

当义工多年,黄玉凤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些朋友则因各种原因没当义工,包括觉得自己劳碌了大半辈子,退休后应该要享受人生等。

 

她说:“很多人以为当义工会花很多时间,事实上,相关组织都可以灵活安排。”

 

她说,还有人以为志愿服务都是一些粗重的工作,“其实义工也要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才能做好工作”。

 

不过,她感觉大环境在变,越来越多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个案三

 

视年长居民为家人

 

每天到活动中心打招呼

 

心系同一个社区的年长居民,让她工作再忙再累,还是会到活动中心看看。

 

张清甘(56岁,机场商店零售员)目前是淡滨尼Starlight居民委员会的副主席,住在该区近20年。

 

15年前,她当上居委会成员后,除了基层活动,她也开始接触社区内的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并以陪伴和照顾年长者为乐。她也是该区的超级脑力俱乐部义工。

 

张清甘说,自己早把这些年长居民当成家人,配合工作班表,她每天都会尽量抽出时间到活动中心和他们打招呼。

 

她发现年长者一般喜欢灵活的时间安排,不喜欢硬邦邦的规定,所以要有一定数量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持续参加。

 

年长居民非常乐于为慈善活动尽一分力,例如东北社理会的“银星愿”(Wish Upon a Silver Star)筹款活动。大家会呼朋唤友,一起折纸星星,为慈善尽力。

 

张清甘说:“要能长期参与义工服务,家人的体谅和支持非常重要。”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