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文化

兼具“通俗”与“学术”的《图说石叻坡》

Image

<源> 杂志

分享

Facebook Email


大概是今年九月,我收到来自新加坡的邮件。打开一看,是两本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以下简称宗乡总会)于今年二月出版的新书。新书由该总会会长蔡天宝作序、学术主任柯木林任主编,书名为《图说石叻坡》“SINGAPORE CHINESE THEN AND NOW”。“石叻坡”由马来语“SELAT”转换而来,是华人对新加坡的旧称,加上英文 “SINGAPORE CHINESE THEN AND NOW”,显然这是一本有关新加坡华人历史的新作。虽然到目前为止,已有数部研究新加坡华人社会历史的中英文学术专著,但这本由当代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的总机构自己出版、且仅有87页的新作,还是引起我的关注与兴趣,继而认真拜读。

 

通读全书,笔者以为,以兼具“通俗”与“学术”的方式书写新加坡华人社会历史,是《图说石叻坡》 “SINGAPORE CHINESE THENAND NOW”(以下简称《图说》)的两大特点。《图说》一书的“通俗性”,主要体现于其 “简明扼要”、“中英双语”、以及“图文并茂”等的书写方式。自1819年新加坡开埠、闽粤移民南来拓荒,华人社会已经在新加坡历史变迁的时空脉络下走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历程。《图说》以〈追本溯源〉、〈下南洋〉、〈分担风雨〉、〈百年树人〉、〈落地生根〉、〈会馆团结〉、〈展望未来〉等七大章节、另加上概述华人各方言群领袖的生平事迹和华人传统八大节日礼俗之内容,将华人社会近两百年来发展的历史场景与重大事件,简明扼要地浓缩在不到一百页的篇幅里。此外,为了适应当代新加坡社会多元的语言环境,上述各章节的内容,《图说》均以中英双语呈现,以便让包括华人在内的新加坡各种族都能阅读此书。基于编撰者的学术理念,即“历史图片能忠实地展现历史现场,且能使历史这抽象的名词,变为视觉的东西”,《图说》在以中英双语阐述的每一章节中,还配以相应的历史图片,以增添讲述华社历史的形象视角。收入该书的历史图片总计有171张。这些图片从宗乡总会2012年设立的历史走廊的数百张照片精选而出,而历史走廊所展示的则精选自数千张旧照片。可见这些历史图片之珍贵!“学术性”是《图说》这本新加坡华人简史的另一重要特点。《图说》透过全书七大章节所呈现的内容,较为完整地勾勒出近两百年来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七大章节中的〈追本溯源〉、〈下南洋〉、〈风雨分担〉、〈百年树人〉,考察近现代以来闽粤移民的南来拓荒与殖民地时代的华人移民社会;〈落地生根〉研究二战后华人社会的转型;〈会馆团结〉与〈展望未来〉则讨论当代的新加坡华人社会。上述内容,显然与近两个世纪以来,新加坡所历经的从殖民地时代到独立建国进入本土社会的发展历程相契合。由此说明,《图说》是在近现代中国与新加坡历史变迁的时空环境下,考察与书写新加坡华社发展历史。正因为《图说》具有多元的时空观和动态的历史观,因此能在87页的有限篇幅里,讨论与叙述涉及新加坡华社历史的几乎所有重大且深受学界关注的历史事件与研究课题。例如,近现代大批闽粤移民南来拓荒的中国与南洋诸因素;二战后的世界冷战格局、中国与区域的地缘政治状况、尤其是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的社会变迁,如何制约华人身份与国家认同转变,进而促使华社的转型与在地发展;当代新加坡华社面对的华族文化传承等挑战以及中国新移民如何融入本地社会等问题。在上述各项内容的叙述中,《图说》尤其关注华人社团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知道,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移民时代,与华文教育与华文报刊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的华人社团,在承担部分政府功能、凝聚华人移民社群、维持华人社会运作、传承中华文化等诸方面,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伴随时代与社会变迁,东南亚的华人社团在二战后已经转型与在地化。而在新加坡,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与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国策的推行,华人社团被赋予团结华社、传承与发展华族文化,促进新中文化经贸交流等多元新功能。《图说》不仅记录了移民时代的华人社团在照顾南来同乡与发展华文教育方面的诸多贡献,亦以较多的篇幅阐述当代华人宗乡社团的状况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其内容涉及华人社团在宗乡总会推动下展开的各项与传承和发展华族文化相关的活动、在中国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问题上华人社团扮演的角色、华人社团跨国联谊活动、以及推动华族语言文化发展的“中华语言文化基金”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设立等。总之,《图说》为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在当代,这些历经时代变迁的传统宗乡社团如何在宗乡总会领导与推动之下承担新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提供了一幅真实而具体图像。以上所谈《图说》所兼具的“通俗”与“学术”之特点,实际上是与该书的出版者新加坡宗乡总会的功能与宗旨相契合。作为当代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的最高领导机构,总会既要团结与凝聚数百个华人传统宗乡社团,积极推动华社展开各项有助于促进国家种族和谐与多元文化发展的活动,亦要成为新加坡一个传承与发展华族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与研究华社历史的学术机构。因此,这本兼具“通俗性”与“学术性”的《图说》不仅可以让不同世代、受不同教育、讲中文或英文的华人、尤其是华族年轻一代从该书中了解前辈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伟绩,进而增进他们对包括华人在内的新加坡历史的认知与感悟,亦有助于从华人社会、尤其是从华人社团的视角,推进新加坡华人历史与华社变迁的学术研究。

 

当然,受到诸如篇幅、书写方式、读者群的设定等因素的制约,《图说》无法对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与演化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展开深入的考察与讨论。此外,在一些章节内容的分类、年代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追本溯源〉这一章下两小节中第二小节〈内忧外患〉应是第一小节〈过番背景〉的内容之一,似不宜并列为两小节。第四章〈百年树人〉,在〈高等学府〉这一节中,将〈华侨中学〉列入并与〈南洋大学〉并列,亦有欠考虑。此外,涉及华人社会的一些重要年代,恐还需仔细斟酌。如同济医院创办的年代,目前有1885与1867两种说法。《图说》采用前者,以1885年为同济医院创办之年代。而新加坡同济医院则采用后者,将在2017年庆祝创办150周年。对此,文中如能加个简要的注释稍作考订,可能会更显严谨。

 

作者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