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文化

老老实实就是智

Image
余东海 - 28/10/2015

前往文章来源

分享

Facebook Email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第十七章)

 

 孔子说:“仲由,我的教诲你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要故作谦虚,明明知道也说不知道;不知为不知,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不轻言不懂得、没有把握的道理,不妄言不熟悉、没有了解的事物,知一说一,知二说二。这是君子的品德要求。

 

在《论语·子路篇》中,子路不知道“正名”的重要性,认为孔子太迂腐了,孔子就批判并提示他:“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事,该先存疑,不要乱说。可见子路这种人有“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朱熹说:

 

“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則以為知,所不知者則以為不知。如此則雖或不能盡知,而無自欺之蔽,亦不害其為知矣。況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四书集注》)

 

《雪涛小说》中有一个“强不知以为知”的小故事: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这种不懂装懂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颇有普遍性与代表性。故事主人公不懂装懂,是为了自护其短,发人一噱而已,但很多时候,不懂装懂自欺欺人,会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后果。佛教戒妄语,言语不诚实,自欺欺人,叫做妄语。于圣道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就是“强不知以为知”的典型表现,属于大妄语,罪业很重。

 

佛教强调,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儒家圣贤君子更当如此,任何时候都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不诚无物,将诚德提到道体的地位。不妄语自是诚德题中应有之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喜欢引用孔子这句话来告诫为人为学要谦虚,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但忽略了“不知为不知”前面一句是“知之为知之”,忽略了谦德之前还有诚德。明明知道却说不知道,不诚实,也是不智。

 

《荀子-儒效篇》:“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以自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此即夫子誨子路之義。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