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怀旧

种族和谐忆当年

Image
谢燕燕 - 15/01/2016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汤寿理说,母亲每逢年关将至,就会腌制腊味送亲朋好友,包括腌猪头、猪肝,以及制作腊肠等。每次一挂上猪头,顾客好几天都不来。父母起初很纳闷,直到马来朋友告诉他们原因,才赶紧收起来。

 

从事医疗保健行业的汤寿理(58岁)从小生活在马来人居多的甘榜格南,父亲汤炎麟曾在亚拉街经营南兴麟记金庄。

 

几十年后的今天,金店已变成印尼餐馆,汤寿理却依然记得妈妈在金店二楼大喇喇晒猪头腌腊味,吓跑金店马来顾客的陈年往事。

 

汤寿理的父亲汤炎麟30岁离开广东梅县老家时,特地剃个光头,以表现“光宗耀祖”的决心。他南下后,先在金店打杂当学徒,日据时期别人收香蕉纸,他却攒金条,战后有了本钱先当小股东,后来顶下南兴金铺,改称南兴麟记金庄。

 

金庄位于亚拉街150号,顾客以马来人为主。汤寿理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蹲在收音机旁听丽的呼声,跟着学马来语。因为要做马来人的生意,不学不行。

 

汤寿理回忆起母亲赖永珍在金铺二楼晒猪头的趣事。他的母亲每逢年关将至,就会腌制腊味送亲朋好友,包括腌猪头、猪肝,以及制作腊肠等。

 

他记得母亲每次一腌就是10个猪头,腌好后挂在店铺二楼晒太阳。每次一挂上猪头,顾客好几天都不来。父母起初很纳闷,直到马来朋友告诉他们原因,才赶紧收起来。

 

儿时的另一件趣事是向流动小贩买夜宵。那个时期买夜宵不用下楼,而是把钱放在篮子里从二楼窗口放下去,小贩收到钱把热腾腾的小吃“吊”上二楼。

 

汤寿理回忆当年说,各族群和谐相处,父亲曾让一名马来摊贩沙林在店门前的五脚基摆档卖马来刊物和香料等,不仅不收租,彼此还守望相助。沙林上回教堂时也会顺便帮他们寄信,他们则帮他看档口。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