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怀旧

从旧电影看昔日市容

Image
谢燕燕 - 02/04/2017

分享

Facebook Email


新加坡虽不是摄制电影的重镇,但电影在国人的共同记忆中从未缺席。

 

新加坡早期就拍过不少华人和马来人电影,而新加坡市容很早就被世界各地的电影工作者捕入镜头,成为电影场景。

 

从开埠到建国的近两百年发展过程中,新加坡的市容一变再变,很多昔日景致目前只存在于老照片和老一辈的记忆里。

 

就在这份集体记忆逐渐模糊淡化之际,今年庆祝30周年的新加坡传统文化学会(Singapore Heritage Society)联合本地电影达人杜汉斌,打造文化步行导览活动“透过电影看新加坡市区”(Under Wraps: Traversing Downtown Singapore Through Film),带领大家走入时光隧道,从旧电影画面重温市区在不同年代的面貌。

 

这项从维多利亚剧院一路走到牛车水,间中穿过加文纳桥、新加坡河口、勿基码头、前浮尔顿大厦、莱佛士坊、百得利路、红灯码头、前亚洲保险大厦、北京街等,还能边走边借助手机WhatsApp观赏旧电影片段,对比新旧市容。

 

新加坡传统文化学会会长蔡爱琳博士说:“杜汉斌的研究为我们提供很多突破性新资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电影史。他除了告诉我们各种有关电影的史料,还让大家通过旧电影画面,看到新加坡昔日的市容,感觉是走进了时光隧道。”

 

传统文化学会理事林雪芳则指出,杜汉斌的拍片地点导览非常吸引人,而且横跨英语片、华语片、马来片和日本片。他也会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所知的事,一起构建集体记忆。

 

参与者谢现湄分享说,她的家族过去在吉隆坡专门为国泰片场制作布景和道具,她记得美国警匪片集《夏威夷探案》(Hawaii Five O)在本地拍摄时,父亲和哥哥曾在东海岸片场制作拍片用的缆车,但后来没有派上用场。

 

90多年前的莱佛士坊

 

92年前,当电影和飞机都还处在萌芽阶段,新加坡市容就已出现在一部德国默片《环绕世界飞行》(Flight Around the World)的电影画面里。

 

杜汉斌介绍说,这部摄于1925年的默片讲述两家飞机制作公司展开世界性竞赛,看谁的飞机先完成绕世界一周壮举。

 

作为剧情片,当中不乏竞赛过程中的戏剧元素,但对新加坡人而言,最有趣的是影片把新加坡列为环绕世界时的其中一个景点。

 

大家可以透过影片画面,看到因飞机出事落难的男主角走在百得利路(Battery Road)街头,他走进“大平洋服店”后变得衣装光鲜。

 

镜头一拉,大家能看到他站在莱佛士坊,就在蒙咸街(Bonham Street)、百得利路和珠烈街(Chulia Street)的交界处。那时的街头,处处是人力车,但也能看到电车在川行。

 

本地电影史是以1927年3月4日在维多利亚剧院首映的《新客》作为开端,杜汉斌的电影之旅因此以维多利亚剧院为起点,终点则是摄制这部影片的“南洋刘贝锦自制影片公司”所在地北京街。

 

维多利亚剧院是新加坡重要地标,因此常被在本地取景的影片拍入镜头。日军攻占新加坡后,于1942年拍摄宣传记录片《马来亚战记》(Mare Senki)中,就有一组画面是日军坦克途经维多利亚纪念堂前的莱佛士雕像。

 

红灯码头和前亚洲保险大厦

 

红灯码头是另一个常常出现在电影里的景点。早期的电影,很喜欢以船只抵达红灯码头作为影片开头,像1954年的港片《马来亚之恋》,1957年光艺的南洋三部曲之《唐山阿嫂》都是如此。

 

由紫罗莲自导自演兼制作的《马来亚之恋》,讲述一名女子寻找失联父亲的故事,画面显示她坐轮船抵达,接着转驳船,在红灯码头附近上岸。《唐山阿嫂》则是以一名中国妇女(南红饰演)到新加坡寻夫(谢贤饰演)为故事,而她丈夫的办公室就设在前亚洲保险大厦内。

 

1954年底落成,1955年开张的前亚洲保险大厦,在50年代可是东南亚最高的建筑,风光一时。除了上述港产片,本地摄制的马来片也很喜欢在这座大厦取景。这座大厦目前已成为雅诗阁的出租公寓。

 

新加坡河与前浮尔顿大厦

 

未经清理前的新加坡河,河面上挤满驳船,两岸是仓库,当时的河水虽乌黑发臭,整条河却生机勃勃。

 

新加坡河昔日景致如今只留在老照片,也留在旧电影画面里。

 

杜汉斌向大家介绍好莱坞1932年所拍摄的森林探险记录影片《带回活的》(Bring 'Em Back Alive),影片开头就以远洋轮船抵达岌巴港和新加坡河口为背景。

 

影片讲述一名专门捕捉野生动物的探险家,从美国来到新加坡,在河口附近的加文纳桥寻找马来向导阿里,然后北上柔佛和霹雳的大森林。男主角在加文纳桥走动,阿里在河上撑船,前浮尔顿大厦清晰的出现在画面里。

 

本地导演邱百岁1973年执导的处女作《血指环》(Ring Of Fury)是本地首部功夫片,因剧情牵扯到私会党徒向小贩勒索保护费,在本地禁演32年。大家能在已解禁的电影里,看到上世纪70年代的新加坡河畔和卜基码头。

 

另一部如实记录着新加坡上世纪70年代街头景致的西方电影是美国导演彼得博格丹诺维奇(Peter Bogdanovich)所拍摄的《花街圣者》(Saint Jack)。

 

这是第一部全片在本地拍摄的好莱坞电影,以越战为背景,讲述一名美国皮条客在本地的经历。影片在1979年全球发行,却在本地遭禁。

 

30年后解禁时,大家发现70年代的新加坡风光,从新加坡河的驳船、白沙浮的人妖到厦门街的老店都留在影片里。

 

4月30日办华语导览活动

 

新加坡传统文化学会将在4月30日(星期日)早上主办“透过电影看新加坡市区”的导览活动,杜汉斌将以华语进行讲解。

 

这项为时两个多小时的活动,每人收费15元,传统文化学会会员收费10元,有兴趣者请电邮shs.secretary@gmail.com.报名,也可致电90126537了解报名详情。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