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文化

族谱,华人的根

Image

前往文章来源

新加坡族谱学会

分享

Facebook Email

相关的主题


家谱:华人的根,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重视宗族观念、世系传承的族群,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对名人的推崇、对家族世系的辨清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家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应运而生。与其它任何一种文化载体类似,家谱凝结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而在今天,家谱俨然成为了众人灵魂世界中“根”的代名词,体现了一种对家族凝聚力以及民族、文化归属感的诉求。

 

家谱,又称谱牒、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家族起源、世系传承、迁徙、风俗人情及家族人物等情况的历史记录。将家谱定位为家史,也许并不为过。在某种意义上讲,家谱是人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

 

有关家谱之起源,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可考。但根据部分史料记载,我们可大体推算出家谱早在先秦时代便已有了初步雏形。在原始氏族社会,区分族群、辨析血缘等观念业已深入人心,而这极有可能便是家谱诞生之根源。“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则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口授家谱的存在。当然确切的证据来源则要推后到周代,宗法制的实施,王位、爵位继承之需要,使得厘清王室、诸侯、卿大夫的确切传承世系显得尤为关键。

 

在这一时期,专门的谱牒编纂制度已经初现端倪。《周礼·春官》便有明证:“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便是《世本》的诞生,它记录了自黄帝到春秋时代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系传承,堪称中国谱牒专著的开山之作。当然,此时的家谱是由官方编修且只为王室贵族服务,在内容上大体只有一个传承世系图并附带简略说明,较为单一。

 

秦汉时代,是中国谱牒发展转变的一个重要酝酿、调整期。伴随着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的出现,出于把持权柄的需要,他们开始将幕后黑手伸向了察举选官制度。于是乎,选官的考察依据不再是才学、品德而是家世、族望。顺应形势的变化,家谱纂修在内容上开始了初步地调整,单纯的世系传承图表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此时,其居住所在的州郡、家族之门第、官位爵位等等内容,渐渐被补充到了家谱之中。

 

家谱续修之风再度兴起

 

在魏晋南北朝,是谱牒之风极盛的一个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诞生、门阀制度的确立,对于世家大族地位的极度推崇,使得谱牒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由谱系”,家谱已逐渐成为政府选官、家族联姻的根据。家谱实际上左右了一个人的仕途、婚姻等方方面面。由于家谱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上的突出作用,家谱在内容上又有所增加。地望、家世、官爵、婚配等方面的情况,成为家谱着重记录叙述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北朝后期,源于战乱、人口迁徙及江南庶族地主势力的抬头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了没落,家谱文化即将迎来了它的变革期。

 

自隋唐开始,士族制度的衰落,科举取士制度的施行,使得家谱原本承担的选官之使命逐渐淡化。而家谱一旦失去了以往选官出仕等方面的政治功能,也就失去了官修的意义。也就是在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令被打破。仿佛在一夜之间,民间修谱的热情被完全点燃。此时家谱的功用被最终定格在推崇祖先、弘扬家族文化、提高家族凝聚力上。官方禁令的放开,虽有利于家谱事业的繁荣,却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好面子的古人有时为拔高自己,附会一些原本与自己家族并不相关的名人,致使很多家谱在世系传承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此外,家谱修撰的体例上种类繁多,且多不固定,加剧了阅读即后世续谱的难度。

 

明清时期,家谱无论是在编纂体例还是内容上都已基本定型。一般而言,家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谱序、题辞、家谱图像(包括始祖、祠堂及其它标志性建筑)、家族起源迁徙、世系表(以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体与苏洵创立的苏体最为流行)、家训、家族人物传记、艺文著述等等。并且也是在明清之际确立所谓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续谱原则。在明清时期,家谱编修无疑迎来了一个辉煌期。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初以及后来的文革时期,由于时局的动荡,且曾被认为是一种封建文化糟粕,中国的家谱文化一度饱受摧残,逐步走向了低谷。而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城市、交通的发达,在某种层面上加剧了地缘方位的优势,而使得血脉亲情在这种潮流中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家谱文化的复兴,在今天不少的地区,家谱续修之风再度兴起。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