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怀旧

棚屋还在巴韦安族记忆深处

Image
张嫥芯 - 18/05/2014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当年的德斯加路棚屋现在是一家杂货店。

 

狄生路上段33号的棚屋,如今变身成为咖喱飘香的印度餐馆。

 

棚屋举行活动时,男住户都会动手帮忙,图为男生们参与准备食物。(新加坡巴韦安人协会提供)

 

和孩童友伴无拘无束地在五脚基玩耍、吃零食、吮冰棒……是早期巴韦安人童年的最重要内容。(新加坡巴韦安人协会提供)

 

马来传统文化馆在巴韦安人文展区重造棚屋的各种空间,方便参观者了解巴韦安族群的起居习惯:天花板上悬挂的大大小小菜篮透露以前的棚屋没有冰箱,储存空间又不大,住户家庭都把买来的菜放在篮子里,高高吊起。图中央高脚床为早期巴韦安族群所乐用,可随时拆解重组。(林国明摄)

 

新加坡眼

 

在小印度甘榜加卜的街头穿梭,相信很少人会知道那一排排商店,在大约100年前是巴韦安族群(Baweanese)的落脚地。

 

巴韦安族来自印度尼西亚爪哇和马都拉北海岸的巴韦安岛。巴韦安人是最早移居到新加坡的马来族群之一。

 

当年他们不少是为了前往麦加朝圣,中途过境新加坡攒路费,有的则是为了改善家计漂洋过海而来。来到异地,举目无亲,幸得本地巴韦安“棚屋”(ponthuk)社群扶助,才有落脚处。棚屋就是巴韦安人早期的公共住宿,犹如华社的宗乡会馆。

 

甘榜加卜保留三棚屋

 

新加坡巴韦安人协会的资深成员阿斯马威(63岁,Asmawi Bin Hajid)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巅峰期,遍布全岛的大型棚屋有40个,能容纳几户人家的小型棚屋则不胜枚举。”

 

甘榜加卜(Kampong Kapor)一带以前至少有十间棚屋,但大部分已被拆除,保留下来的仅有三个:德斯加路88号,狄生路上段33号和卫德路上段(Upper Weld Road)35号。

 

阿斯马威带记者走访这三间棚屋的原址时指出,棚屋主要是战前的店屋。在狭小的两层楼店屋内,二楼住着有妻眷的家庭,大概有五个床位。每个床位紧挨着,由帘子或衣柜隔开,每户人家就在自己床位的空间活动。父母睡在床上,床底则摆放一块薄褥让小孩睡。至于店屋一楼,后方是厨房和盥洗的公共空间,前方的起居室则能睡上至少10名单身汉,男生都在这里诵经祷告,小小的两层楼店屋至少能为30人挡风遮雨。

 

阿斯马威透露:“在新加坡落脚的第一代巴韦安人大多替有钱人开车,月入约100元。二楼的住户大概缴付15元租金,单身汉则缴付5元。”

 

“Laaobe”展出本地巴韦安人文化遗产

 

尽管棚屋的住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搬离棚屋,存留下来的棚屋也极少,但新加坡巴韦安人协会仍致力于宣扬巴韦安文化与精神。

 

从今年3月15日到8月3日,新加坡巴韦安人协会在马来传统文化馆举办名为“Laaobe”的展览,展示本地巴韦安人的文化遗产。除了细述巴韦安人的人文历史,展览也通过重造棚屋的各种空间,让参观者进一步了解这个族群的起居习惯。

 

棚屋首领忆往昔

 

巴韦安人群居生活的大小事主要由棚屋首领料理。记者访问了曾在二战后至1975年间,担任德斯加路棚屋88号的首领帕及(Pagi Bin Mansoor)。

 

现年86岁的帕及在罗威路的棚屋长大,日据时代棚屋遭炸毁后搬到德斯加路去。他当年婚后与妻子迁居牛车水一带的棚屋,平时给人开车,每个月至少两次到德斯加路的棚屋去处理事务。

 

守望相助展现棚屋精神

 

帕及说:“一户阿拉伯人家当时以每月50元的租金把德斯加路的棚屋租给我们。我除了过去收租,也处理住户的投诉,以及大家的福利。譬如当有住户工作时接到罚单,碰上雇主不愿承担缴付时,我们全部的棚屋住户都会帮忙分摊。这就是棚屋生活让人怀念的‘互助’精神。”

 

帕及的妻子当年也陪同到棚屋去帮忙,譬如提供意见、帮忙照料刚分娩的女住户和新生儿。

 

身为首领,帕及夫妻也身兼婚礼策划员、工作中介和调解员。每逢住户办喜事,婚礼大小事几乎全由帕及夫妻包办,棚屋的住户也都会参与其中。帕及回忆说,这就是不少年长巴韦安人怀念的“守望相助精神”(gotong royong)。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本地马来社群的多元性,马来传统文化馆下来计划和爪哇族、米南加保(Minangkabau)族、曼特宁族(Mandailing)等马来族群合作,推出一系列的展览,展示个别族群的文化遗产如何建构新加坡马来族群的独特身份。

 

巴韦安文化活动

 

马来传统文化馆举办一系列活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巴韦安文化、语言和历史。

 

公众可上网NHB_MHC@nhb.gov.sg浏览,或拨电63910450询问。

 

① 认识巴韦安名人

■ 5月25日(下午4时到6时)

 

前国脚Noh Alam Shah、电影人Sanif Olek、歌手Sarah Aqilah等巴韦安族裔到场与公众交流。

 

② 学习巴韦安语

■ 5月24日、6月7日、11日和13日(上午11时到中午12时)

 

老师先介绍巴韦安社群以及他们的来源地,然后教授基本词汇和字句。

 

③ 聆听巴韦安传说和故事

■ 6月13日(下午3时至4时)

 

故事人以英语讲述巴韦安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