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80后”犹创业传授规划真功夫

Image
温伟中 - 09/10/2018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城市规划大师刘太格说,用心研究市民的生活基本需求、认真聆听怨声和回馈,以人为本,制定规划方案、编制建筑设计,是他希望传授给下一代规划师的“真功夫”。

 

80岁的刘太格去年12月独资创办规划与建筑咨询公司“墨睿”(Morrow),自称“80后”心境还年轻,要集中精力培训跟着他的一群人才,培养下一代规划大师,把新加坡“以人为本的明智规划理念”与其他城市共享。

 

刘太格1969年加入建屋发展局,1979年任建屋局局长,1989年任市区重建局局长与总规划师,过去多年也为中国近50座城市做规划,被中国媒体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

 

明年是刘太格加入建屋局的50周年,《联合早报》记者邀“老局长”总结这些年的建屋和规划心得,也展望未来50年公共住屋政策。

 

每天坚持打20分钟气功的刘太格说,他毕生所学的真功夫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深入研究和满足市民生活基本需求,制定出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案。

 

主导规划我国23个卫星镇(第24个是建造中的登加“森林镇”)的刘太格透露,1969年他在建屋发展局的设计与建设小组,用了一年多时间,深入研究卫星镇的配套,探讨需要多少学校、商店、油站和宗教建筑等内容,以及需要多少人口来支撑。

 

他说,当时甚至深入探讨需要几个加油站,“设在回家路上,或上班路上;不能小到无法提供应有服务,又不能大到与邻居商店抢生意”。另外,每个宗教建筑面积需要多大,以免太小容不下信徒,太大无法负担地价或租金,都被纳入考量,“这些研究成果,直到今天还是挺管用的”。

 

社会学家眼光看社区规划

 

除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他在建屋局时也认真看待物业管理。“管理上总会遭到埋怨,我认为这些怨声不能不理睬,就成立几个研究小组分析这些回馈。大多数意见对我们的工作没直接作用,但每三五个月总是能找到两三个相当有作用的回馈,指出我们过去工作上的缺陷,或是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这些分析就用在制定下一轮的建筑设计和规划方案。”

 

他透露,研究小组包括建筑师、工程师、物业管理师及社会学家等各小组。他认为,必须用社会学家的眼光看社区规划。在高峰时期,有12名具备博士学位的社会学家,与物业管理师和城市规划师不断研究,让他和团队得以通过这个“规划的实验室”协助领袖制定宏观、高效和人性化的政策。

 

刘太格说,20年下来累积了真功夫,让他体会到人的生活需求是千年不改的,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不要迷信创新和科技,而把这些东西扔掉,因为“尊重以人为本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创意”。

 

他也透露,许多外国人很羡慕组屋区有小贩中心,但有些国人认为那是低级和过时的,不适合现代高科技生活。

 

“当然小贩中心不像超市那么‘性感’,但它是生活的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巴黎人引以为傲的路边咖啡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引以为荣,而不是引以为耻?”

 

广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认为其实是“时势造英雄”。

 

“我常常跟人说,我跑前线好像功劳很大,但我能发挥这种功力,是因为背后有一个非常明智的政府和政治环境。”

 

他说,这包括,第一,推行宏观公共住屋政策,把收入高低不等、不同教育水平的市民,综合放在同一区,而非把最穷的放在公共住宅,加剧社会问题;第二,新加坡有“非常合理、人性化、效率高的拆迁政策”;第三,物业管理收集到的回馈,逐年改善建筑和规划品质。

 

他也感谢已故“老上司”国家发展部前部长郑章远,形容他是一位大策略师,做事不转弯抹角,总能一针见血地定出有效率、得民心的政策,带领着他一同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

 

他也感谢建国总理李光耀的信任和愿意放手,“他只要求我们要做什么,从不干预怎么做”。这让他和团队得以通过专业本行,最合理地进行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

 

本地建筑设计应发扬多元种族文化

 

刘太格以南洋骑楼融合多元文化为例,表示只要把握“现代、地方和种族”三元素,“现代的建筑,就是将来的古迹”。

 

身为先驱画家刘抗的长子、舅舅是书法家陈人浩,刘太格年轻时曾立志当画家和书法家。艺术家庭背景使他非常在意建筑的形象。

 

他说,好的建筑设计,要表现现代的科技和审美观,有地方的特色,包括符合热带国家设计上的客观条件,加上多元种族文化的特色。他认为,多元种族文化正是我国的建筑设计应发扬光大的优点。

 

他举例说,新加坡有很多骑楼,风格之丰富,有如融合不同香料的娘惹餐。“仔细看,一栋骑楼有马来人设计的屋檐,屋瓦是欧洲的,通风的窗是中国的,百叶窗是马来的,柱子是西方的。一些门窗的造型,有的是马来的,有的是印度的。多种风格的综合,是新马非常独有的。”

 

他说,还有一些花砖,是葡萄牙运过来的,建筑师使用现代技术,尊重地方和民族特色,建成风格独特的历史建筑。

 

“过去的人可以做,为什么现在不能?为什么要死命抄袭建筑杂志上的设计风格?”

 

刘太格向来重视保留历史建筑和尊重自然环境,曾参与提出保留古迹的宏观政策。他指出,新加坡已保留了7000多个旧建筑,连老树也尽力保留。

 

他也指出,本地组屋区按照理想比例设计,各区色调也使用按照当地风俗和热带的粉色系,呈现出协调和独特的美。

 

其中,碧山组屋区刻意设计得高低错落有致,构成迷人的天际线,也是已完成的23个卫星镇的“集大成者”,吸取了过去卫星镇的经验,使用质量更好的材料打造,落实最新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理念。

 

过度外包将减少公务员实践操作经验

 

刘太格认为,政府工作部分外包是好事,可刺激公务员在竞争下更努力,但过度外包也会带来问题,导致公务员大大减少实践操作经验,可能带来不解民情和无法治本的缺陷。

 

他认为,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水平公务员,才能了解民情、标本兼治,协助政治领袖制定到位的全面宏观政策。

 

刘太格:第一代领袖了解人民忧惧关切与期愿

 

他说,第一代领袖很了解人民的忧惧、关切和期愿(fear, concern and inspiration),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公务员也与政治领袖密切协调,共同制定和贯彻如居者有其屋和合法拆迁等宏观政策。

 

不过,他指出,最近这些年,政府开始把许多项目外包,让公务员大大减少了实际操作的经验。

 

“如果政治领导要定新政策,一方面不方便跟私人企业分享一些机密信息,一方面公务员也不熟悉,如何制定政策?当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物业管理的能力都分散了,谁来协助政治领导?对这个问题,我始终还是担心。”

 

他也透露,当年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时,坚持组屋“面积不可妥协、造价要控制”,以确保有宜居的空间、房子也负担得起。

 

“组屋可耐用几百年” 对自愿提早重建计划有保留

 

“老的组屋可能要拆掉,我是有点担心”,刘太格对自愿提早重建计划(VERS)有保留,指目前的组屋“可耐用几百年”。

 

旧组屋贬值与99年屋契“到期价值归零”问题,过去一年引起诸多议论。政府准备在20年后首批组屋屋龄达70年时推出VERS,让居民投票选择是否将剩余屋契卖回给政府。

 

对此,刘太格说,在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之下,过去低密度的房子已逐渐拆掉重建,如今房子建材更讲究,密度很高也很牢固,“耐用几百年没有问题”,值得研究是否有必要拆掉,“我们要谨慎,毕竟这些是国家的资源”。

 

他认为,通过提升机电设施的第二次家居改进计划(HIP II)已足以为组屋抗老和驻颜。

 

他指出,99年地契是须执行的合同,要坚持法治才不会“天下大乱”,但也要有应对方案。

 

“如工业厂房15年租约到期后,可续签15年,组屋年限到了怎么办?到时政府要拿出一个新的宏观政策。首先屋主要把房子退给政府。如果政府暂时不需要,可以再让屋主续签新的屋契。”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