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周维介:书香墨意

Image
周维介 - 12/10/2018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他从“写字”状态进阶书法创作的门槛,程程山水,行至耄耋岁月,你看到了散发刀劈斧凿风韵的书香体。

 

一管狼毫,“伴我一生”。这是书法家林书香受访时的自我表白。他今年78,清癯耆老,明天下午起将在华中文化中心呈献长达九天的第三回个人书法展——“书香墨意”——展品60余件,不乏新鲜出炉的篆隶行草,洋洋大观。据说还有三两张放大的照片,展现他青年时期为大学、为请愿游行而写标语大字留下的墨痕。

 

我知道林书香其人,很晚的事。不是因他的字,而是他与一般书法家有丁点不同的背景。所谓不同,除了他青年时期受邀为南洋大学毕业典礼与大学周写了“长风万里,大业千秋”八个厚实榜书,张挂在前南洋大学图书馆红墙上让时人念兹在兹之外,还有1963年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公民权被褫夺时,为南大人到政府大厦前和平请愿而写标语大字,被媒体拍下的照片数十年来辗转印刷在新马两地的种种书刊上。这种元素,带着时代的味道和动感,过来人必能感知一二。

 

配合这回书法展,书香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书香墨意——我的书法人生》,里头有一张运动会的老照片,记录着他念育英中学的故事——运动会当天,他穿着整齐先到校外某处领奖,再赶去运动场参加800米竞赛。抵达时他发现运动员已在起跑线集合,心急了,顾不了许多,没换上运动服,他光脚上阵了,不想到金牌仍眷恋着他——这是运动员身份的林书香——他曾是保龄球国手;国际乒乓裁判;南大中长跑选手、乒乓校队成员;育英羽毛球队长、田径校队代表……一串运动头衔,让联合晚报于2005年报道他的首次个展时,打了这样的标题:“保龄球前国手 林书香办个人书法展”。运动员与书法家身份双结合,一动一静,惹人多瞄了两眼。

 

后来才发现,在他的首回个展之前,我已经和他的书法相逢。多年以前,我在大姐家的墙上看见一副春联,觉得字体走笔粗犷,透露一种原始的躁动。当时没记住书者大名,若干年后参观书香书法展,觉得字迹似曾相识,猛然忆起那对春联。查问之下,大姐告知那是多年以前在新春聚餐上抽到的奖品,那正是书香90年代退休后的墨痕。又飞逝了逾20年,今昔对比,书香的书法风格已蜕变,因为临摹碑帖的缘故。

 

我青少时读杂书,明白许多名家渴望求变,多半不甘于“一曲走天涯”,不愿从青壮到垂老“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他们的创作路程,像重峦叠嶂,每次转折都迎来惊喜。书香坦言,他青少时期始终滞留于“写字”的状态,不曾深切体会书法艺术的真义。退休后勤于临摹各家碑帖,对书法艺术有了不同的感悟。临摹揣摩的吸收与沉淀,应该是他落墨宣纸转腕间挥毫出有别于过去书写风格的主因。

 

在石鼓文、史晨碑、乙瑛碑、张迁碑里畅游,篆隶的线条与拙朴的纹理融合成书香毫端的养料;琢磨米芾、林散之、王铎书帖,行草笔走龙蛇的千种态势、翻绞转折笔管的微技沉淀于腕指,让千禧年后的书香书法浮现另一番风采。那是他放足心思在千年碑林里观字,日日墨池临书磨砺收割的果实。到他家去,入眼迎来,总是一排排夹挂在窗边绳索上墨迹未干的宣纸,写着同样的内容,这一件件晾着的精神衣衫,轻晃在微风里。他刚作业完毕,汗湿衣衫,告知晾作业不光是为了风干墨迹,更是方便自己检视,往前退后,来回咀嚼,晾着的精神衣衫多半回不了厅堂,被打成了次品。心情好时,他道出个中败笔,一点瑕疵都越不过自己的心理关卡,只能弃如敝履。舍得扔弃,方能更上层楼。2005年他重书1962年写过的“长风万里 大业千秋”,耗去70张宣纸,费时两个月才收笔。

 

书法家驾驭了毛笔,转腕狼毫,成竹在胸,自在畅游宣纸的天地,便挥洒出一亩青翠的文化田。这些年闲时听书香“说书”,明白了他勤练篆隶行草,品味书体都在用笔处下功夫。他从“写字”状态进阶书法创作的门槛,程程山水,行至耄耋岁月,你看到了散发刀劈斧凿风韵的书香体。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