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五十年友谊 一家人书局 友谊书斋凝聚两代人心血

Image
张曦娜 - 19/05/2019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我的父亲母亲

 

82岁的宋兆裕于1969年创办友谊企业,1990年代后,妻子吴美娇、儿子宋志忠、女儿宋恩玲,甚至媳妇卓丽珍都放下各自的专业,加入书店协助宋兆裕。

 

宋志忠说:“友谊书斋今年创办50周年纪念,书店凝聚两代人的心血。”

 

在本地华文文教圈子,大多数人都知道友谊书斋,也到过这家坐落在百胜楼三楼的书店买书。知道友谊书斋的人都知道宋志忠、宋恩玲两兄妹,也都知道他们的父亲宋兆裕。

 

82岁的宋兆裕是友谊书斋创办人,1969年宋兆裕创办友谊企业,以卖邮票、文具、日历等开始,慢慢的发展成一家书店。数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南征北伐的宋兆裕,一直获得妻子吴美娇(79岁)默默而有力的支持。

 

宋兆裕最叫人羡慕的也许是,他一对毕业自南洋理工大学、分别为电子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的儿子和女儿,甚至媳妇卓丽珍都愿意放下各自的专业,相继加入书店协助父亲打理业务。

 

和宋志忠(54岁)说,要访问他和妹妹宋恩玲(50岁),以及他们的父母亲,宋志忠一口答应,直率的他很快又说:“友谊书斋今年正好创办50周年纪念……我想说的是,书店凝聚的是我们两代人的心血。”

 

儿女支持父亲和他的理想

 

宋志忠说,父亲教育程度不高,公教小学毕业后,因为健康关系,念到中二就休学。宋兆裕十四五岁开始,便在上海书局打工,从学徒做起,打杂、开箱、搬书等,两三年后调任销售营运人员,每一天到全岛不同学校推介图书,从此与华文书籍结下不解缘,在上海书局一做就16年。

 

离开上海书局之后,宋兆裕一心创业,创办友谊企业,开始的时候卖文教用品,从中国进口文具、文房四宝、乐器、书画、邮票、日历等。有一度,在上海书局推荐下,宋志忠承包多家学校的贩卖部,累积一定的营销与门市经验。至今,友谊书斋除了图书,仍销售邮票、日历和记事本。

 

宋兆裕开书店与办书展的经验是一步步积累起来。1980年,友谊企业第一次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举办中国文教用品及中国邮票展,获得好评。1984年,在牛车水的珍珠大厦中侨百货商场举办新加坡第一个恐龙展。早在中国还没开放的1970年代初期,宋兆裕已每年到中国广州交易会办货,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宋兆裕出入中国的次数更为频密。他渐渐发现,中国发展迅速,出版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使他下决心朝图书业发展,从友谊企业转型为友谊书斋。

 

1992年,宋志忠辞掉电子工程师的职务加入友谊书斋,次年妹妹也卸下原来在惠普的专业,和哥哥并肩作战。

 

两人谈到当初的决定,宋志忠说得坦白,当初父亲要他和妹妹协助打理图书生意,他们实经过一番挣扎,一方面不舍得离开自己喜爱的专业工作,但看到父亲和母亲经营得辛苦,又不忍心拒绝父亲。

 

宋恩玲说:“我们因为支持父亲和他的理想,最终还是决定一家人一起努力。”

 

对当年的抉择,宋恩玲说:“我常告诉自己,做了决定就不要回头看,不再去想,只要往前看。我本来就喜欢书,看到书有喜悦感,因此这一路走来做得挺开心的。”

 

宋兆裕说:“好在当时有他们回来帮忙,要不然,友谊真的做不下去。”

 

马来西亚最大流动书局

 

1994年,宋兆裕与妻子开始进军马来西亚图书业,首先独家举办一次名为“跨世纪中国图书展”的书展,这一次的书展在书种、数量、规模各方面都打破当时纪录。从那时开始,宋兆裕更与华文图书业结下密切关系。

 

宋志忠说,因为那一场书展,友谊企业在1994年正式踏入书店业,卖起中国图书。1995年参加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主办的第10届世界华文书展,那一年的营业额之高,销售反应之热烈,教大家鼓舞,也奠下友谊经营书店业的基础。宋志忠说:“我们开始销售图书,觉得‘友谊企业’不像书店,所以1998年正式改名为友谊书斋。潮州话‘书斋’有学校的意思,我妈妈是潮州人,我的童年跟外婆住在一起。”

 

1997年,宋兆裕与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取得协议,在新马联合经营中国现代书店。当时,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是隶属于中国新闻出版署的一家全国性对外贸易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主要为联营书店提供货源,友谊企业则负责卖书。几年后,由于中国出版对外贸易结束中国现代书店的业务,友谊书斋则继续走自己的路。

 

多年来,宋家兄妹连同宋志忠的妻子卓丽珍在新加坡经营友谊书斋,宋兆裕与妻子多数驻扎在吉隆坡,打理马来西亚的业务。

 

在马来西亚,友谊书斋另有定位,被称为“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流动书局”。宋志忠说,这些年来父母亲从年头到年尾,一直过着风尘仆仆南征北伐的日子。“爸爸妈妈70多岁仍然长年在马来西亚举行书展,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从柔佛的居銮开始,再往上到马六甲、吉隆坡、怡保、槟城,甚至去了东马的沙巴、砂拉越,持续不断在马来西亚的大城小镇巡回举行书展。”

 

那些年,在书展取得盈余之后,宋兆裕不忘回馈社会,由于马来西亚图书的消费者来自华文小学和华文独立中学的学生,因此,每一年友谊书斋都捐赠大批书籍给华文小学和华文独立中学。

 

比儿女大胆 爸爸勇往直前

 

宋志忠与宋恩玲不讳言,最初与父亲合作的时候,曾经因为经营理念不同,意见有所分歧。宋志忠说得坦白:“爸爸是个‘勇’往直前的人,他过去的做法不是先选书,而是先把书运进来,然后才想怎么卖出去。但我们的想法和爸爸不一样,加入书店后,我们会先考虑市场需求,确定引进的书不会完全卖不出去,再决定该不该买进这些书,因此开始的时候,我们和父亲也有争执,经过一番讨论才取得共识。”

 

宋兆裕常说自己是傻子,有一股傻气,做什么事凭的是一股傻劲。这些年来,他凭着“人人以书会友,友谊天长地久”的理念开创友谊书斋。

 

在儿子宋志忠看来,父亲比他们都“大胆”。宋兆裕有些性格上的特点是他没有的,他形容父亲“有冲劲,胆子大,敢去冲。”

 

宋志忠说父亲大胆不是没有原因,1995年第10届世界华文书展的时候,友谊大胆引进一套价值15万元的珍贵佛典《乾隆大藏经》,那也是那届世界华文书展最贵重的书籍。为了保护这套一吨重的珍贵佛典,友谊特别请三名保安人员,日夜守护它。《乾隆大藏经》在雍正十一年(1733)刻印,到乾隆三年(1738)才完成,全部由手工印制,是中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

 

从小就卖书的宋兆裕常自豪的说:“我自己虽然读书少,但卖书多,从以前在上海书局打工的时候开始,我一个小学毕业生却每天跟校长打交道、推销书,我好像也没有胆怯过。”

 

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宋兆裕的“勇往直前”并非无往不利。宋志忠说:“爸爸在马来西亚有时候没有做很好的预算,就以2003年的书展及图片展为例,他最近才告诉我,这些原始高清晰的图片都是从南洋商报借来的,然后找人放大,所以花了几万块钱。或许有时他就是为了宣传文化,不让书展只是单单卖书。就是那种‘做了再来打算’的思维,所以没有很好的预算。”

 

宋志忠说,父亲在马来西亚一些小城镇办书展,除了在报章上打广告,也会在路边灯柱挂布条,目的是让更多人留意到,但挂布条所费不菲 ,单单执照费一条就大约需要20令吉(约6.50新元),每一次巡回书展都得做上100至200条,每一回花的广告费不少。

 

宋志忠说:“有时我们会问爸爸为何花这笔费用,他总是认为没有宣传就可能没人知道,毕竟这些巡回书展,都是我们独办的,报章不可能无条件帮我们宣传,也因此我们在马来亚的书展,很多时候是亏钱的,但却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在宋兆裕看来,儿子“读书读多了,脸皮太薄”,例如有一回书店因为进货问题,财务出现状况,因此背负债务,宋志忠在那段欠债的日子就很不自在。

 

宋志忠说:“那时我们欠中国一家图书公司30万美元,对方后来甚至不肯再供应新书给我们,好在有另一家公司愿意继续支持我们,我们才能度过难关。结果我们足足花了五年,每个月省吃俭用,分期付款还清债务。

 

两代人经营书店虽然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但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两代人都凭着“诚信”做生意。宋志忠说:“用五年还清债务后,我们和父母亲都松一口气。”因此,友谊书斋为自己建立好信誉,也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兄妹手足情深

 

因为从小目睹父母亲为了工作四处奔波,两兄妹从小很自爱,尤其努力向学,而且手足情深,兄妹感情很好,但宋恩玲笑说:“我们一起经营书店后,也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意见不合吵起来。”

 

这些年来,兄妹俩累积了经验,也有自己的想法,知道如何跟着时代需求改变及扩展业务。10年前,他们开始发现,华文儿童书具有市场潜力,一些家长开始重视家中小朋友的华文水平与学习,决定在百胜楼购置另一店面经营“友谊故事屋”,抢攻儿童市场。

 

宋恩玲说,2008年,她开始挑选童书、绘本给家中小朋友阅读,渐渐发现中国出版的童书,不论在印刷或是内容上都比以前进步,有趣得多,绘本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她渐渐萌生经营儿童书店的念头,和父母及哥哥商讨后,大家一致认为,儿童书确实有可为之处,于是很快的设立“友谊故事屋”,由宋恩玲负责打理。

 

友谊故事屋目前已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有丰富的华文童书,也常举办儿童活动,希望借助华文童书培养下一代阅读华文图书的风气。

 

他们透露,开始做生意时,两人大多数时候听父母的,现在两人已经独当一面,书店里大部分书籍都由宋志忠负责选购,宋恩玲则专门负责儿童书籍及书店。

 

高中生选择卖书仔为终身伴侣

 

数十年来一直默默而有力的支持丈夫的吴美娇,年轻时在中央医院任职护士达20年之久,正当有望晋升为护士长的时候,在丈夫建议下,为了助他一臂之力,放弃自己努力多年的事业,随夫卖书。

 

访谈时一直保持沉默的吴美娇这时忍不住开口:“其实我当时辞掉护士工作难过了很久,还因此哭了几个晚上。”

 

吴美娇从来就是宋志忠、宋恩玲心目中伟大的妈妈。宋恩玲与妈妈还是校友,母女都毕业自圣尼各拉女校。

 

宋志忠回忆,小时候妈妈曾向他们提起,年轻时在医院当护士,追求者都是些医生,但她最终还是选择“卖书仔”做终身伴侣。

 

宋志忠说:“我当时没法理解,妈妈是高中学历,在1950年代算是很了不起的,怎么会看上一个只有小六程度的穷光蛋?也许我无法体会、理解五六十年代的爱情观是怎样的,这在现在是不可能的吧!我只知道妈妈因为常去上海书店看书,认识了爸爸,至于他们怎么发展下去,我就不好意思问他们了。”

 

宋志忠说,他和妹妹从小没见过父母亲为“钱不够用”争吵,甚至到妈妈离开护士岗位,到公司帮父亲,即便财务出状况,也没见父母为了钱财争吵。

 

宋志忠由衷地说:“我只知道妈妈一直默默支持爸爸的任何决定或决策,所以有时我和妹妹觉得爸爸不对时,都会出面替妈妈讲几句话。”

 

目前宋兆裕夫妇年纪都大了,特别是宋兆裕脚力不好,走路不方便,妻子吴美娇都时时伴随着他,往返新马时,原可以乘一个小时的廉价航班来回吉隆坡与新加坡,却选择坐四五个小时的长途大巴,有时甚至要浪费一两个钟头在关卡排队。

 

宋志忠说:“因为爸爸嫌机场太大,要走很长的路,又要过两次安检,非常麻烦!坐长途大巴,只有过一次安检,而且走的路途也短,比较方便,妈妈也就默默的接受爸爸的逻辑。”

 

宋志忠眼里,妈妈对爸爸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妈妈有很多机会陪妹妹出国旅游,但是她都放弃,因为她担心爸爸没人照顾,虽然爸爸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她总有一大堆的借口。还好,最终他们还是出了一次门,虽然是三天两夜的游轮,至少还算是‘出国’,而且爸爸也不太需要走动太多。”

 

在宋恩玲眼里,妈妈是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她说:“我们一家人很庆幸有这么一位妈妈!印象里,她从没有对我们发脾气,对我们兄妹俩都很有耐心,功课方面从没给我们压力。反而有时还担心我们花太多时间读书,睡眠不够。”

 

怀念妈妈当护士的日子

 

曾经有很长一段日子,当两兄妹还在念中学的时候,经常过着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宋志忠说:“我们兄妹感情一直很好,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变得更懂事,更懂得互相照顾。”

 

回想起童年往事,宋恩玲说:“最怀念妈妈还在当护士,还没去帮爸爸的时候,她还有时间带我和哥哥去游泳;我喜欢看书,妈妈也不时带我去买书。她陪伴爸爸经营书店业之后,陪我们的时间就少了。但只要她在新加坡,总会抽时间陪我们,跟我们说说话,了解我们的近况;或是问我们想吃什么,她会做给我们吃。”

 

宋恩玲说:“为了我们的家,妈妈牺牲很多,她为了爸爸放弃自己的理想,跟着他一起吃苦。为了兼顾工作及照顾我们,从早到晚都是忙忙碌碌的,妈妈似乎没有自己的时间;除了工作,她剩余的时间不是做家务,就是陪我们。”

 

宋恩玲说出心里话:“我很佩服妈妈,爸爸的脾气有时很倔,很固执,但她总是配合爸爸,迁就爸爸,不跟爸爸吵架。有时我们兄妹对爸爸有意见,她也会替爸爸说话。”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兄妹的母亲吴美娇一直不太说话,但不只一次,她由衷的告诉记者:“他们两兄妹从小就很乖,真的很乖。”

 

不奢望发财

 

谈起这些年磕磕碰碰走过的道路,宋志忠由衷感念妻子卓丽珍。他说:“我太太很支持我,就像我妈妈支持我爸爸,她主要负责管理店里的财务,以数据做市场分析,她很小心、严谨,她可说是友谊的把关人,把我们的财务状况把守得很好。”

 

虽然无法在电子工程方面学以致用,但宋志忠说:“大学教育最大的功用是,训练我们思考的方式,尤其是工程学,训练我们如何按着程序思考,这对我们经营书店和策划业务都很有帮助。”

 

对于图书业这一行的前景,宋志忠说得诚恳:“书本毕竟和其他商品不同,我们一踏入这一行就不抱着要发财的奢望,而当作文化事业来经营。”

 

宋志忠也坦言,因为大环境的关系,本地华文书的市场并不明朗,而且有萎缩的趋势,但他与家人们会紧盯着市场,尽力而为。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