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旅游

三代人守护 古早味探胡志明市唐人街老食店

Image
陈爱薇 - 13/07/2019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新加坡人喜欢到区域国家和地区寻访岛国不断在流失的古早味。联合早报记者走访越南胡志明市唐人街老食店尝美食,也了解三代相传的老店如何凭真材实料一路走来。

 

新加坡飞到越南胡志明市只需要约两个小时,是本地人相当熟悉的短程假期目的地。除了牛肉河粉和法式长棍面包,在唐人街还能尝到本地已难追回的传统滋味。

 

胡志明市的华人社区主要集中在“堤岸”(Cholon,胡志明市第五郡和第六郡),以及第10和第11郡。

 

这片分布甚广、号称全球最大的唐人街很不一样,既没有山门牌坊,也不见中文招牌林立。经历1970年代的政治变革和战争洗礼,大批华人外逃。留下来的,守住古早的味道,还有抹不去的沧桑。

 

排华出逃七家剩一家

 

数个月前友人从胡志明市带来一盒糕饼,红彤彤的龙凤纸盒包装叫人又惊又喜。虽然放了几天,朥饼吃下时仍是满口芋香,一种久违的传统滋味甜上心头。

 

为了这一口芋香,到胡志明市时坚持要拜访这家百年老店。

 

赵明合饼家没有正式的店面,隐藏在住宅区的巷弄间,只有小小的招牌。熟门熟路的顾客骑着电单车停在门口,进门买了几盒就走。

 

接受联合早报访问的是第五代的小伙子赵学勤(20岁),父亲赵家安(46岁)一直在旁微笑和补充,爷爷赵海光(70岁)打了个招呼后就“退隐”了。

 

“赵明合”其实不是人名,是赵海光的爷爷赵坤内(第一代)在中国汕头经营饼家时取的店名。赵海光的父亲赵木地(第二代)因为战乱逃难到胡志明市,1943年在当地开设饼家时也沿用了这个店名,并在1948年正式注册店名。

 

在当地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念大二的赵学勤能说越南话、华语、英语、潮州话和广东话。他选择以华语回答。

 

“店里一开始时只卖喜庆佳节用的朥饼,分成芋头和绿豆两种,两年后(1945年)才加了花生糖和芝麻糖。这么多年来都只专卖这几种饼,材料都是新鲜制作的,不含防腐剂和色素。”

 

糕饼外表看似普通,内里因为选材和工序的严谨而变得不一般。芋头特选中型的,太小的淀粉不足,太多的带丝。花生特选越南中部的,不含太多水分。如果带皮干煸去除水分,比较不容易焦,但会带苦。所以赵家宁可挑战高难度,煸炒不带皮的花生,从颜色目测确保不会焦掉。

 

麦芽糖是由特定厂商按古法以纯手工制作,成本固然更高,但这才达到赵家的要求。另一个延续古早味的灵魂食材是猪油,说起来也不是秘密武器,只是本地饼家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弃而不用。

 

每天新鲜出炉,现做现卖。热呼呼的朥饼饼皮很薄,馅料饱满,要小心轻拿。咬下时的芋泥和豆泥,馅料含油脂,口感绵密细滑。细品之下,甜味是有层次的,不仅来自白糖,还有食材本身。花生糖很香脆,越嚼越香。芝麻糖则软韧中夹带芝麻香。

 

一盒朥饼(芋泥和绿豆各两个),单黄19万9000盾(约11.60新元),双黄29万9000盾(约17.40新元)。花生糖和芝麻糖一盒6万6000盾(400克,约3.90元)。

 

充满喜庆气息的礼盒,是赵学勤的父亲赵家安20多年前设计的。之所以有龙凤呈祥等图案,是赵家安征询街坊顾客后加入的。在这之前,饼家只是以简单的粉红色薄纸包裹糕饼。

 

赵学勤说:“中秋节时朥饼很欢迎,平日比较多人买花生糖和芝麻糖。结婚礼盒的话,我们会把三种糕饼配成‘四色盒’。以前我们多做本地人的生意,近十年来越来越多游客找上门,特别是来自台湾和新马,相信是互联网的功劳和社交媒体的介绍。”

 

虽然生意有所增加,赵家三代还是决定守着这个祖屋兼店面。

 

“我问过父亲要不要扩充营业,还是增加糕饼种类,父亲问我要重质还是重量?祖辈都是从小在店里工作,没有想过其他出路。父亲给我和姐姐自己选择,可以先出去发展,成功当然最好,不然还是可以回到店里。”

 

时至今日,人们还有机会尝到这个百年古早味,要感激当年第三代赵海光坚守大本营。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华人大出逃时,赵海光的其他兄弟都离开了,父亲希望他能留下来。就这样,原本当时有七家不同品牌百花齐放,如今只剩下赵明合一家。留下来算不算是福气?赵家父子报以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腼腆笑容,不置可否。

 

◆地址:第六郡平西街(Binh Tay)123/23-27号

 

质朴味鲜火炭火锅

 

伫立在第五郡大街角头的“民益什锦火锅”,下午4时起火炭炉就没歇着。员工把材料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火锅,放到炭炉上加热,然后在火锅中间放几块较小火炭保温。

 

接着员工熟练地把热滚滚的火锅,单手拿到二楼供食客享用,小小的冷气房内一直弥漫着炭香。用餐环境相当嘈杂,但丝毫不影响食客大快朵颐的兴致。

 

这家火炭火锅已经营半个世纪,传到第二代。老板黄先生的潮州话比赵明合饼家父子的更能听懂,大概知道记者是“自己人”后,黄老板的话匣子才渐渐打开。

 

他告诉记者:“我是从中国来的第三代了,父亲那一代才开始卖火锅。我们卖的是传统潮州鱼头火锅,汤头用扁鱼干熬的。材料预先配好,不吃什么(配料)可以跟我们讲。”

 

虽说是鱼头炉,除了鱼头之外还有许多好料。捞一捞,有大虾、鱿鱼、猪肉丸、猪腰、猪肝、豆腐等,食材和新加坡的鱼头炉很不一样。有这么多好料加持,汤头自然十分饱满。

 

配角不是白饭,员工会自动送上米粉、黄面和一碟菜。这碟菜看起来有点像洋人常用来做沙拉的芝麻菜(rocket leaves),但黄老板说那是茼蒿。尝过后,味道果然和新加坡的茼蒿差不多,虽然外形有差。

 

新加坡人吃鱼头炉没有配油条,这里却端上一碟油条。原本以为是放进火锅内吸收汤汁的,观察后发现,当地人是在等待火锅上桌前,撕油条吃当零嘴。什锦火锅一份从26万越南盾(约15新元,两至三人份)起。

 

火炭炉入夜后烧得更旺,光顾的多是口操越南话的当地家庭,可能吃多了酸汤火锅想换个口味。当中或许有不少是华人子孙,来品尝祖辈从潮汕带来的家乡味。作为误打误撞闯入的游客,那一锅朴实简单的味道,也一直长留心中。

 

◆地址:第五郡第14坊周文廉街(Chau Van Liem)99号

 

鱼露煎鸡吃出惊喜

 

“民益什锦火锅”斜对角的东源鸡饭,是一家广受游客好评的食店,从1945年开业至今,经历三代老板。走进店里,不难理解为何游客纷纷赞好推荐——菜单精美,图文并茂,还附上中英文,经营方式企业化。

 

根据越南资深前报人陶妙萍关于胡明志市华人风情画的记载,五六十年前第五郡和附近的茶室不胜枚举,多由海南乡亲经营。物换星移,大多数茶室已转营别业或重建新厦,唯一还存在而且发扬光大的就是“东源”,但也由茶室转为专营鸡饭的食店。

 

东源的鸡饭本身味道不比新加坡的来得油香,但鸡肉有特色,肉质结实。点个鱼露煎鸡、咖喱鸡或焖鸡,还是能吃出惊喜,一份6万越南盾起(约3.50新元)。不想吃鸡饭,可以试试卤水猪肚汤、越式蟹肉饭或番茄煎虾饭。一些药材滋补炖汤也蛮受欢迎。

 

◆地址:第五郡第14坊阮豸街(Nguyen Trai)801号

 

采访后记

 

在当地陪伴同游的越南华裔蔡侑良(61岁,蜡烛制造商)是客家人,祖籍是中国梅州。他曾在年轻时移民到加拿大,最后还是决定回到胡志明市发展。他说:“唐人街有些老店没有做了。现在一些鸡饭和点心之类的,也比较贵或不合口味。所以渐渐的,我也比较少到这里来吃。”

 

倒是第10郡第五坊阮智芳街(Nguyen Tri Phuong)的新加坡式海南鸡饭,蔡侑良认为还不错。这是由旅居当地的新加坡人开的,也有卖新加坡式虾面。此外,台湾美食、四川火锅和东北小吃等,这几年也在胡志明市唐人街陆续冒出头。

 

胡志明市唐人街的古早味还在,要延续兼守护传统好滋味需要很强的信念。旧瓶新装或注入新血是一种使然,美食大熔炉在注入新概念后,还是会继续挥香。当地人和游客想吃中餐时,还是会想到唐人街。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