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旅游

静谧与纷攘的盛宴 菲律宾吕宋岛徒步游

Image
李选楼 - 10/10/2019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菲律宾北部呂宋岛的原住民伊哥洛特,把一生奉献给大自然。依山而建的梯田,是他们在有生之年对耕种的“信仰”。有200多年历史的悬棺则印证了他们与自然界永存的关系。

 

走在乡间小路,我感觉眼前的泥土、花草、稻田、阳光都是绚丽的油彩。那一幅梯田风光的画卷,饱蘸着清晨的雾气,已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我从马尼拉,一夜不眠,赶9个小时的夜班车,第二天早晨抵达呂宋北部伊芙高省(Ifugao)山城巴纳韦(Banaue)。与我同时出发的还有不少外国背包旅客。他们个个精神抖擞,该是因这里原始的环境,雕塑的地形,纯朴的民风而忘了疲劳。

 

在过去的2000年里,原住民伊哥洛特人(Igorot)就在山区开荒辟地,兴建了具规模的梯田,形成这里的独特地貌。梯田过去是由年长者治理,他们将一个特出的水稻工程系统引入伊芙高省。

 

1565年2月13日,西班牙人进驻菲律宾时(直到1898年6月12日),就曾引起部落的不满,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信仰和权利受到威胁。

 

梯田依山势而建,石头墙壁的田野,种满稻米和芋头。建设的果实和知识随着年代的转移和子孙的更替相传,支撑着传统社会的平横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山区雕塑成一个美丽的大地,代表着人类和自然界的谐和。

 

稻米文化与悬棺


伊哥洛特人的文化以稻米为特色,从稻株培育到食用,含括了一系列忌讳和错综复杂的农耕惯例。在收割时期召开夸大的谢恩盛会;收成后的休息盛会,分享米酒、米糕、槟榔是一致性的活动。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多方面衡量的,包括粮产地的多少,拥有的家传之宝,金饰和水牛等。在收割之始和米粮被收入粮仓时都进行祈祷。

 

巴塔德(Batad)梯田是依芙高山区最美丽壮观的地方,经历了春雨滋润的稻苗,就像在一夜之间,褪去了养分不足的禾黄色调,呈现出一派青绿的茁壮与安恬。当地人都以它为荣,还不厌其烦地让我见证了农民的劳作,耕牛吸着稻秧的芳香和泥土的温热之气,协助主人完成了一季的耕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把“菲律宾山区梯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本以为那只是梯田的雕塑展,其实不然。依芙高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的战争中心,也是二战结束前,日本军官山下奉文非正式地向联军投降之处。他于1945年9月3日在约翰·海伊军营(Camp John Hay)正式投降。因此,我感觉到它还象征着自由,就如在嗅吸山野里散发的好闻气息。自1992年,伊芙高省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胜利日。

 

萨加达(Sagada)的悬棺令人惊讶。它悬于8公尺高的悬崖,具有200多年的历史。伊哥洛特人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永存,在有生之年人田一体,死了也得和自然界结合。人死后,倘若土葬,尸身会被虫所吃,是为不敬。因此,棺木都得面向太阳,高悬山崖。若是家中出现昆虫、蝴蝶、蛇等,原住民都会喂食,因为它们都是死者的化身。这些过往的信仰,为山区生活注入了最原始的色彩。

 

看似不起眼的一条街,却贯穿着整个萨加达小镇的活动。街的两旁有餐馆、市场、酒吧、民宿、咖啡馆、糕粿店、土产店等,都是外国旅客喜爱的。我在餐馆的一角,欣赏了伊哥洛特人一组早年生活的黑白相片,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吸引了去,并决定隔日登门拜访。

 

依着个人的生活习惯,我清晨在街头蹓跶,等到上午8点半,才见餐馆陆续开业,傍晚过后,市镇便趋于沉静。我总觉得有许多闲余时间耽搁在民宿里,望着静谧的街道,听取远处的鸡声狗吠。然而,我渐渐地习惯,并喜欢上这里。缓慢的生活节奏能让我休养身心,准备应对隔日的奔波。也使我在旅程中,坠入原始与现代、缓慢和快速、纯朴与现代等两极化的氛围中。

 

那个炎热的中午,司机载着我在通往卡林阿(Kalinga)伊哥洛特村寨的山路盘旋,说是山路上时有匪徒打劫,我顿时想起《水浒传》里常出现的“留下买路钱”的片段,让人不寒而栗。山区是种大烟的地点,不少非法之徒在暗中进行黑货交易。

 

栖身山之巅云之端

 

从停车的地点,就能仰望建在另一座山头的村寨。为了自卫和方便梯田耕作,伊哥洛特人选栖于山之巅云之端。俯瞰深谷,我的下意识里,即刻了解自己得先走进峡谷,再寻着山路努力向上,才能抵达山顶。我隐约看到挑夫,扛着扁担箱子,缓慢地将食物运往村寨,我仿佛听到他们在喘气。

 

走着,我从林中捡来一根枝干,作为撑地攀爬的助手。仿佛过了好久,感觉腿劲渐弱,就在这时,丛林里传来小孩的欢笑和水声。我心中一阵欢喜,离目的地该是不远了。当我朝着声音前行,看到的却是瀑布里玩水的小孩。那瀑布该是他们平日唯一的消遣处了。引领我上山的山地人还担心我中暑,在瀑布边沿添满瓶子,殷殷劝饮。

 

年轻的登山者都超越我而去。光影渐暗,日影渐斜,仿佛我在丛林、小桥、石阶上的缓慢行动,已耗尽时间。峰回路转,我在每一个转角处都满抱希望。只要向前走,总有抵达的时候。那里有旅者殷切期待的民族风情,它的潜在魅力,竟使无数青年攀山越岭而来。这令人疑惑,数次交流,才了解他们是为了刺青而来。

 

旅客上山排队刺青

 

对伊哥洛特人而言,刺青是一种权威和艺术。刺青的男人,象征英勇的战士,在部落时代,每杀一个敌人,才会被赠予一个刺青。至于女人,则是地位的代表,刺青受人尊敬,常受邀主持婚礼。

 

负责刺青的女“工程师”Whang-Od,是百岁人瑞,本身就文有一身图案。当她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刺青时,身后总是排着等待的队伍。从奥地利远道而来的Babaha ,小时就梦想要在身上留下成长的痕迹,并且获得妈妈的同意。来自澳大利亚的黑人,则认识到人生短暂,总是要尝试各种新事物,听说这里有老人以传统的钉子刺青,也来试试。

 

伊哥洛特人的房子为木质结构,低洼处则建有浮脚楼。木屋虽简陋,但比起早年的茅房,进步显著。浮脚楼的底层,还见牲畜活动。

 

我被引进浮脚楼,那是一家叫Coffee Swing的餐馆,地板上摆放着肉食,咖啡香味扑鼻,三五游客正大快朵颐。我因为走得气喘衣湿,没有食欲。过后尝了些许,感觉味道甚美。仔细观察餐馆一角,有棉被睡枕,一旁的纸上写着“只有未婚的女人可以在这里过夜”。我好奇,一问,才得知这家乡野餐馆,是由三个未婚的伊哥洛特女人经营。墙壁上有用英文写的各种欢迎的词句和客人的赞语。村寨里也有小学,成绩好的孩子到外地深造,暑假才回乡探亲。餐馆的主人就是毕业后回乡经营生意,服务游客,提高家乡的生活水平,在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令我对她们的创业勇气深感敬佩。

 

人们在梯田耕作,稻米、绿豆、咖啡、大烟是四大经济产物。伊哥洛特人早年是泛神论者,后来受西班牙影响,20多万人口中,60%是天主教徒。

 

时值菲律宾大选期间,经过的乡镇,巴士、三轮车等交通工具,都贴上竞选人的图像游行,宣传信息缭绕不绝,有些路口还置有数十个竞选人的头照,一时蔚为奇观。

 

马尼拉的喧嚣

 

我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为中转站,在多次的停留中,参观了古老的岷伦洛教堂、圣十字教堂。市政厅近处的王城,还保留有许多西班牙建筑,是旅客必到之处。

 

从中国城的王彬街,走进赫赫有名的雨伞巷,巷子被摊贩占满,贩卖各种蔬菜百货。我感觉到在这里吃一顿饭也显得匆忙,与北部山区那种要了食物之后,得静下心来等待,侍者缓缓地捧出食物,再慢慢享用的生活截然不同。

 

道路拥挤是马尼拉的特征,从中国城到马尼拉湾的4.8公里路段,遇上塞车,得花上1小时,真是痛苦不堪。走在路上,身前身后车辆川流不息,令人紧张万分,深怕酿下惨祸。交警在各个路口把关,我以为他们在疏导车流,内心感激。彩绘着各种图案的吉普尼(Jeepney),是根据二战后美军留下的吉普车改装而成。它是菲律宾标志性的文化与交通工具,收费便宜,司机依据乘客所需,可随时随地停车。

 

那天黄昏,我抱着极大的期盼,在中国城上了吉普尼,才开行不久,就被交警拦阻。交警手上拿着两张纸,当场要司机下车理论。乘客笑着对我说大概是检查吉普尼是否有根据路线行驶。可是谈了好久也没谈好,我等得好不紧张。

 

污染的空气令人难受,只见警察和司机转移阵地到50米外的石阶旁继续谈判,车里的小孩哭了,两个顾客退出,走向司机,要求退钱。无人正视交通阻塞。警察和司机再次转移阵地,躲到商场去了。终于,司机怒气冲冲地走回车上。这一次延误,不但耽误了许多人的时间,也误了我观赏马尼拉湾的落日。

 

我在失望中沉思,能在北部山区目睹气势磅礴的自然界,体验纯净的空气和宁静的炊烟,感受到梯田一直荡漾着充沛的激情,赋予人类生存的希望,也就心满意足了。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