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70岁老中医免费施针 病儿情绪稳定

Image
叶俊颖 - 22/12/2019

联合晚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儿子小时候因高烧不退患有智力障碍,母亲近几年每周带他去接受免费中医针灸服务,不求让孩子痊愈,只希望他能过得更舒服。

 

林金凤(56岁)的25岁小儿子在一岁时因女佣照顾不周,发高烧几个月导致脑损伤,因此影响智力发展。

 

这些年林金凤一直抱着一线希望,到处寻医为儿子进行治疗。她四年前在朋友的推荐下,认识在布莱德岭居民委员会为居民提供免费针灸和拔罐服务的70岁老中医,自那时起每周四晚上带儿子来进行针灸治疗。

 

林金凤说:“我的朋友告诉我这里的中医师很出名,服务很好,所以我就带儿子给他看,只是希望通过针灸让他的血液循环更好,看他有没有进步。”

 

她指出,儿子接受针灸后,情绪较为稳定。她说:“这些年我觉得针灸至少能帮忙稳定他的情绪,让他更轻松安定,晚上睡得更好,所以我尽量每周带他来针一下。”

 

老中医的义诊服务每个星期四从下午4时进行到晚上9时。林金凤说,医师和他的几个义工助手口碑都很好,很多病人每周都一早来排队找他们治疗。

 

她说:“我每次也尽量早来,哪里痛就跟他们讲,扎针之后觉得挺有效的。”

 

林金凤的丈夫去年因末期肝癌过世,如今照顾小儿子的责任落在她和26岁大儿子的身上。不过她们一家坚持勇敢面对,至今没向外人寻求援助。

 

她说:“我的小儿子患有智力障碍后我一直都亲自照顾他,完全靠自己,没找人帮忙。白天我和大儿子上班时,会把他送去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MINDS)的特需学校,傍晚才接他回来,目前还算过得去。”

 

公务员学针灸 退休义诊行善

 

小时候见证母亲中风后被他学校的英文教师用针灸治好,即将退休的67岁公务员前几年决定学针灸,做义诊,计划在退休后投身中医行善助人。

 

目前每周四晚上到布莱德岭居委会协助老中医做义诊的一名公务员受访时指出,他小时候认识的一个英文教师跟日本人学针灸,很多人身体出事情都找他治疗。

 

“我的母亲中风时我也找英文老师替她针灸,结果她真的好起来,所以我目睹针灸的好处后也决定要学。”

 

这名公务员从2006年开始,用七年时间在中华医院半工半读学中医,当时教他的其中一名导师便是提供义诊的老中医。

 

2013年毕业后,他仍想跟着老师学习,于是自2015年就开始跟着老师提供义诊,周三晚上在中华医院驻诊,周四晚上到布莱德岭居委会驻诊。他说:“我来做义诊不图什么,只是为了学以致用,帮助别人。像那名智力障碍患者,我们主要是帮他安神、开窍,看他针了后有比较轻松。我们就满足了。”

 

他说,这样的义诊活动除了发挥医疗功能,也是个供大家社交,加深社区凝聚力的平台。他退休后打算投入更多时间参加类似活动行医助人。

 

求诊居民一晚逾百人

 

从幼童、年迈老人、清洁工、到年轻白领和印度夫妇,到布莱德岭居委会找老中医和他义工帮手针灸的居民背景各异,一晚受惠的居民可多达百多人。

 

记者日前走访居委会观察老中医和帮手们为居民提供义诊。傍晚5时,居委会的两个等候厅和一间治疗室就已几乎坐满挂号病人。

 

老中医在等候厅和治疗室之间奔走,为坐着的病人扎针或点火拔罐,动作利落,很多来找他治疗的病人都有关节或肌肉疼痛等问题。

 

今年10岁的陈泽祺自小就有脊椎骨侧弯问题,他父母不想让他开刀,于是让他以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过去七年,他在老中医的调理下情况有所好转。

 

现在他每周四都会自己从后港的住家搭车过来找老中医针灸。他受访时说:“我不怕针,每次治疗过后会很舒服。”

 

老中医受访时说,他自2012年就开始到布莱德岭居委会为居民提供义诊,从刚开始的30几个病人做到现在每次医治100多个病人,已有些应付不过来。

 

他说:“因为医好一些病人后,他们会携带全家几代人来看我。能医好病人回馈社会让我很有满足感,只要身体允许,义诊服务我会尽量做下去。”

 

Source: 联合晚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