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怀旧

怀念我消失的母校

Image
陈来水 - 31/07/2014

联合晚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趁着“消失的华校”展出结束前,赶去华侨中学参观,意外发现我读的小学公立复兴学校也在展出之列,更意外的是遇到当年教过我的许永满老师和同班同学。

 

时光荏苒几十年,公立复兴学校已走入历史,现址已发展成宏茂桥新镇。当年它就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华校,校舍简陋、办学艰辛、惨淡维持,但它就是靠着热爱华教的乡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艰苦维持下去,让我们这些贫寒的乡村子弟,有机会上学受教。我记得,当年因为家穷,除了豁免学费,也因买不起课本,获得学校资助,每年都借出课本,让我继续学业,对当年学校的善举,我特别感恩。

 

公立复兴学校其实不是我念的第一所小校。我的第一所小学是公立陶蒙学校,它就坐落在杨厝港路靠近伦多道一带。现今这一带小型工厂林立,已是小型工业区。我在这里未完成一年级就搬家了,搬去宏茂桥水涵路,转入公立复兴学校。陶蒙学校和复兴学校一样,锌板建筑,设备简单,但就是这简单校舍,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乡村子弟。虽然没读完一年级,却对学校师生印象深刻,老师从未瞧不起我们这些家庭贫寒的孩子,淳淳善诱中尽是关怀和勉励。

 

3所小学都‘让路’了

 

我在复兴小学念到五年级,后来又因为寄人篱下被赶,举家搬到万国树胶园,住在业主腾出来的鸡舍。我的学校也换成公立光华学校,它就在橡胶园内。这间学校和前两间我读的小学一样,只有四五间简陋课室,全是木板和锌板搭建,课室前有一个篮球场,是硬泥地,没有铺水泥。我们这些乡村学生,就在这个硬土篮球场打球,还组织篮球队比赛,度过最后两年的小学时光。

 

六年的小学生涯,念了三所学校,算不算是记录?如今这三所当年的华文小学全都消失,一间让路发展新镇;一间让路发展小型工业区;一间坐落的地段,今天变成实里达高尚住宅区。可以说,它们都让路给了新加坡的发展。我很庆幸,这三间纯朴的华小给了我机会。尽管条件差,环境恶劣,但它们仍坚持办学,没嫌弃任何贫困子弟,我就在豁免学费,借用学校课本情形下,完成我的小学教育。

 

今天再同母亲聊起这件事,她无限感慨。当初之所以让我念三间小学,不就是因为搬家,而之所以搬家,不就是因为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现在老来有一个安定居处,不再四处寄托,母亲心里甚是踏实,但我告诉她,我念的三间小学,已全部不见了,她只好苦笑。

 

在复兴学校简史展览板上,我有注意到这句话:“这些消失的华校是新加坡建国史上的基石之一,功不可没”。现在读来,非常贴切。

 

Source: 联合晚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