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保健

别误把心疾病 当胃酸倒流看待

Image
康秀金 - 14/07/2020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胃酸倒流出现胃灼热,中胸部或上中腹部会有灼热的不适感,而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是胸口痛或不适,两者容易被混淆。

 

黄光明医生特别澄清,胃酸倒流不会导致胃癌,但如果病情没有受到控制和改善,持续的胃酸倒流会腐蚀食道粘膜,引发食道炎。

 

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简称GERD)不是心脏疾病,却容易被混淆。

 

鹰阁医院兼国大副教授肠胃专科医生黄光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俗称“胃酸倒流”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易因“心脏灼痛”的症状而被混淆,引发担心或是掉以轻心,误把心脏疾病归类为胃酸倒流而不加以诊治。

 

区分胃酸倒流与心脏病

 

黄医生说,胃食道逆流疾病会出现胃灼热(heartburn),中胸部或上中腹部会有灼热的不适感,疼痛往往源于胸部和背部(胸骨后方),且可以延伸到颈部、喉咙等症状。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是胸口痛或不适,常见的症状是上身不适,腹上部疼痛,也会感到背部和颈部疼痛或不适,一些甚至也会出现跟胃酸倒流者一样的呕吐症状。由于两者的症状有些类似,心脏疾病患者可能当是“胃酸倒流”,胡乱服药而延误求诊问题。

 

黄医生说,如果患者是在吃饱后感觉到上腹不适,有胃反酸,则多数是胃食道逆流疾病造成的。

 

“如果是在运动后,感觉到胸口不适,则很可能是冠状动脉疾病造成的。医生会对患者做心电图等检测,以确定不是胃食道逆流疾病。”

 

他特别澄清,胃酸倒流不会导致胃癌,但如果病情没有受到控制和改善,持续的胃酸倒流会腐蚀食道粘膜,引发食道炎,甚至可能出现巴瑞特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提高了食道癌的风险。

 

他指出,食物从食道进入胃中后,胃的贲门便会自动关闭。如果食道和胃交界部位括约肌关闭不全,则会引发胃食道逆流疾病。

 

他说:“有两种方式检测,一是照内窥镜,看食道有没有发炎;二是食道如果没有发炎,但存在反酸问题,则须从鼻孔植入一条如电线般幼细的电线,在24小时内检测胃酸碱度,加以确诊。”

 

“制酸”药物恐致骨松

 

黄光明医生提醒,长期一味服用“制酸”药,恐引致骨质疏松症。

 

黄医生说,人体需要胃酸来消化食物,可是长期服用“制酸”药的副作用就是阻碍钙质和铁质的吸收。

 

“胃酸有杀菌的功能,过度‘制酸’会削弱胃部的杀菌能力,吃到受细菌感染的食物,甚至会引发急性食物中毒,导致肠胃炎。再者,‘制酸’药的副作用是影响钙质的吸收,提高了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对更年期女病患尤其不利。”

 

他建议,如果有胃灼痛等胃食道逆流疾病问题,应先看家庭医生,如果服食了药物两至四周后病况仍未改善,就须向专科医生求诊,做内窥镜和胃部酸碱度检测。

 

“本地大部分患者是轻微的食道炎,只要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作出适量的调整,病况是可以改善的。”

 

不建议患者间歇性断食

 

对坊间盛行的间歇性断食法,黄光明医生劝请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不要贸然尝试。

 

反之,他建议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不要一次过大量进食或暴饮暴食,尤其不要吃宵夜和熬夜。

 

他说:“要避免重口味、油腻食物如咖啡、茶、酒精及含二氧化碳的汽水,因为这些刺激性的食物会影响食与胃交界处的贲门的关闭功能,不利病情。”

 

至于腌制的酸辣食物,他也建议尽量减少,甚至不要食用,因为这些食物的辣素强,有胃食道逆流疾病者应加以避免。

 

同时,睡前两三小时也不应进食,以免影响食物消化,引起“反酸”。

 

“反酸如果到了食道,会导致声音沙哑,晚上躺在床上也会引发咳嗽,影响睡眠。”

 

他也呼吁大家不要抽烟,如果体重超重或肥胖者也应减肥,他说:“身体质量指数(BMI)越高,反酸情况也就越高。因为体内屯积的高脂肪会提高胃部压力,蠕动时容易把胃酸或食物往上推挤,出现反酸症状。”

 

他发现在冠病期间,胃酸倒流求诊病例有增加的迹象,一来是情绪压力造成,二来是生活作息突然改变。

 

他解释:“很多人持续居家办公,吃多、动少,加上工作与情绪压力,是胃食道逆流疾病病例增加的原因,尤其是在阻断措施期间,很多人一起床就对着电脑至夜晚,甚至熬夜工作等,都是不利的因素。”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