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城市渔农

Image
刘智澎 - 24/09/2020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黄益生八年前开始钻研水产养殖技术,在住家后院用水桶测试如何让鱼儿在高密度空间里生长,如今在工业区经营室内垂直渔场。

 

五年内耗资几十万元,在住家后院开发水产养殖技术,黄益生去年在大士工业区开设本地首家室内垂直渔场,每天可生产共50公斤的澳大利亚翡翠鲈鱼、红罗非鱼和金目鲈。

 

原本从事电子制造业的黄益生(59岁)八年前开始钻研水产养殖技术,在住家后院用水桶测试如何让鱼儿在高密度空间里生长。他受访时说,转行是为了兴趣,希望帮助本地农业科技突破局限。

 

本地目前有百多家渔场,其中多数为海上养殖场。黄益生却选择另辟蹊径,在大士工业区的两层楼工业厂房开设BOAT养殖场,既节省空间,又完全不受气候和红潮等环境因素影响。他坦言,由于本地没有室内垂直渔场的先例可循,“很多事情都得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黄益生透露,养鱼的过程很漫长,不过是必要的,且必须不断尝试,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一般养鱼很简单,但要大量生产,就需要特殊的技术和设备,例如采用纳米技术过滤水里的废弃物及增加氧气量。水质好、氧气充足,鱼儿就长得快,也没那么容易生病。”

 

渔场内有12个养殖箱,每箱可养殖千多条鱼。三种食用鱼当中,澳大利亚翡翠鲈鱼占六成,红罗非鱼和金目鲈各占两成。黄益生说,这是因为翡翠鲈鱼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餐馆食客青睐。

 

然而,过去几个月受冠病疫情冲击,供应给餐馆的货量骤减,但网上销量反而倍增。

 

黄益生自认很幸运,今年初已开始跟网店RedMart合作,“如果没有网络行销这一块,损失肯定更惨重。”

 

除了拓展生意渠道,黄益生也与妻子报读淡马锡理工学院的水产养殖科技专业文凭课程,并计划明年在马来西亚柔佛州设立首家纳米养殖场以提高产量。

 

他笑说:“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看远一点,想远一点。如果不一直进步,别人就会追上你。”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