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食谱

玛德林与Kuih Bulu 的回忆

Image
林仁余 - 24/08/2014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那么多年了,关于贡布雷(Combray)的一切,除了我上床前的种种风波,其他的都消失无踪。有一年冬天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给我一杯热茶,我一般不喝茶,就说不喝,不知怎么的又改变了主意。母亲唤人拿来一块点心,那种矮胖的甜点‘小玛德林’,像是用扇贝壳当模子做出来的。天色阴沉,第二天也应该好不到哪里去,心情郁闷,我掰了一块玛德林浸在茶里,机械式地用茶匙喝一口茶。茶水里混着些玛德林的小碎片,一进口,我全身一震,一阵无名的快感笼罩过来,让我觉得一切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清水,短促的人生犹如幻觉。”

 

这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在小说《追忆似水流年》(In Search of Lost Time)中的一段。对于大多数爱吃玛德林的人来说,知不知道这位文学巨匠曾被它感动其实并不重要,它照样令人垂涎,可是也有另一些人则因为读了普鲁斯特赋予玛德林如此重量的描述,而注意起这小小的法式甜点。

 

原来在普鲁斯特的记忆中,曾有玛德林的滋味,他童年住在贡布雷时有一次到姨妈房里请安,姨妈把一块小玛德林蘸了茶汁后给他吃。这次重见玛德林,他没想起,等尝到味道时往事嘎然浮上心头。

 

“连扇贝形的小点心也不例外,它丰满肥腴的形态令人垂涎,还有那一丝不苟的皱褶,它的气味和滋味却在形影消逝后长期存在,人亡物毁,过去的事情了无痕迹了,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虚幻却更有生命力,经久不散,忠诚地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大厦。”

 

这玛德林(madeleine)到底是什么?

 

本地一些较欧式的蛋糕店里有卖玛德林,一些油站里的便利店也有。它其实是小牛油蛋糕,外形特别,一面是贝壳花纹,另一面有微微突起的“驼峰”。

 

玛德林据说诞生于18世纪,法王路易十五的岳父要举行宴会,哪知道糕点师傅在宴会前玩失踪,临时由女仆玛德林献上家乡的小甜点,之后这款小蛋糕就以女仆名字命名。

 

玛德林是法国很普遍的小蛋糕,普鲁斯特花了那么多篇幅(足足有两页)来形容它,因为玛德林的滋味是许多法国人的童年回忆之一。

 

在英国的下午茶里,玛德林也常见。刚刚就在电视上看到英国美食专栏作家Mary Berry和烘培师Paul Hollywood共进下午茶时,特别提到玛德林,美味好像就提升了好几倍。

 

玛德林传入美国的时间大概较晚,后来好多人都以朱利亚查尔德(Julia Child)的食谱为依据。朱利亚在二战后随丈夫到巴黎生活,进入蓝带学校学习法国厨艺,并花了十多年时间整理撰写了《精通法式烹饪的艺术》(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后来还成为美国电视烹饪节目的先锋,有点像香港的方太或台湾的傅培梅那样,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上一代名厨。

 

因为朱利亚提到如何在烘培时让玛德林背面鼓起,于是这成了许多票友的终极目标,没“驼峰”就不算成功。可是也有人说,法国人其实不在乎这个。

 

食谱取自朱利亚查尔德(Julia Child)

 

玛德林(madeleine)

 

根据朱利亚的食谱,玛德林的制作如下:

 

材料:鸡蛋两个,打散、白糖130克、面粉130克、泡打粉(baking powder)5克、无盐牛油115克、盐少许、香草、柠檬皮、柠檬汁少许。另外还需要一些额外牛油和面粉作为润滑模具用。

 

做法:

一、在小锅中加热牛油至融化。如果喜欢焦化味道,可继续加热到冒泡,颜色变为棕色。离火,冷却。

 

二、在盆里打蛋并加入糖、香草、柠檬皮丝、柠檬汁,将蛋打发至乳白色液体状。

 

三、筛入面粉和泡打粉,搅拌均匀。

 

四、加入液态牛油,搅拌至面糊没有颗粒。

 

五、面糊盖上保鲜膜,进冰箱冷藏至少一小时,隔夜也可以。

 

六、在贝壳形模具上涂上牛油,进冰箱冷藏至牛油凝固,再涂一层牛油,然后撒上一层面粉,薄薄地盖满模具表面,再冷藏。

 

七、烤箱预热200摄氏度。

 

八、将冷藏的面糊勺入模具,每个贝壳形里八分满就行。不须要把面糊摊匀,进炉加热后自然会融化填满。

 

九、进烤箱烘8分钟,然后温度减至180摄氏度,再烘7分钟。

 

烘烤过程中,面糊中部自然逐渐鼓起,像牛油蛋糕那样,不过要控制温度,别让“驼峰”裂开,影响美观。

 

网上许多票友说,面糊冷藏,模具涂上牛油面粉进冰箱冷藏,这是玛德林背面鼓起的两个重要步骤。大家如此重视它的“驼峰”,那么摆设时是应该贝壳花纹面朝上,还是“驼峰”朝上呢?

 

除了“驼峰”,制作玛德林最大挑战就是需要特制的贝壳形模具。这模具不便宜,也不好找。

 

和玛德林类似的是我们南洋的小鸡蛋糕kuih bulu(或kuih bahulu,海峡华人也称它为kay nui koh),同样需要特殊模具,有山竹形状的,也有小动物鱼类形状的。

 

小时候过年,家里会做好多这种小鸡蛋糕,先用盘香形的打蛋器在桶里打蛋和面糊(现在好像没见到这样的东西),还有像飞碟般的铜制模具,下面用火炭炉烧,铜盖子上方还铺上火炭,上下加热。那是没有电烤箱的年代,过年前总有一个晚上就在炭火旁度过,打着面糊,给模具涂油,加面糊,不时打开又重又烫的盖子,用牙签挑一挑蛋糕侧面和底部,检查上下火是否均匀。

 

Kuih bulu或许没有玛德林那么“文学”,对我来说却是童年过年记忆的线索之一,年长后每逢过年总想起它,很想尝几口已消逝岁月的滋味。

 

现在制作kuih bulu当然不用炭炉和笨重的铜模,大家都用电烤箱和较轻的铝制模具,还用上了泡打粉。可是我记得小时候没用泡打粉,小蛋糕是如何发起来的?

 

找到不同的kuih bulu食谱,有人说,童年时阿嬷或母亲会在面糊里加汽水,“吉加宝”或狮标的ice-cream soda都行。原来这就是诀窍。可是在有汽水前,难道就没法做kuih bulu吗?

 

千辛万苦找到这个不用泡打粉又不加汽水的“古方”,配合我的特殊贝壳形的新模具,新旧结合,回归一次制作kuih bulu的经验,验证普鲁斯特所说的:“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虚幻却更有生命力,经久不散,忠诚地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大厦。”

 

此外,kuih bulu说起来应该比玛德林健康,因为制作时不用牛油。

 

林仁余提供食谱

 

Kuih Bulu(小鸡蛋糕)

 

材料:面粉115克、白糖115克、鸡蛋4个(分开蛋白和蛋黄)、香草或柠檬汁少许、盐少许。

 

做法:

一、先把面粉摊平在大盘子里,晒太阳一天。(都说这是古方,现在当然可以把面粉放进烤箱热一热,去除多余湿气。)

 

二、蛋白里加入白糖、柠檬汁,打至蓬松,变乳白色。

 

三、加入蛋黄,一个一个加,打均匀,蛋糊逐渐浓稠。

 

四、加入香草和盐。

 

五、筛入面粉,搅拌均匀。

 

六、烤箱预热至220摄氏度。模具涂上油后进入烤箱加热。(玛德林的模具要冷藏,kuih bulu的却要预先加热,这或许是温带和热带的不同文化吧。)

 

七、将面糊勺入模具,填满八分就可以。

 

八、送入烤箱烤约8分钟。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