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旅游

丹戎巴葛地理与时间的刻度

Image
黄匡宁 - 21/01/2021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从地图上来看,人力车站、火车站、地铁站各据一方,三足鼎立,构成丹戎巴葛的核心地区。从时间维度来看,三个车站,三种交通工具,代表了三个不同年代,勾画出三种不同的城市面貌。

 

丹戎巴葛小旅行,不只是空间的移动,也是时光的穿越。

 

丹戎巴葛在哪里?旅途中习惯以车站为据点,以丹戎巴葛来说,早期会想到火车站,后来想到的是地铁站。两个丹戎巴葛车站之间,就是一般概念中的丹戎巴葛。

 

还要认真追溯,丹戎(Tanjong)指的是海角,巴葛(Pagar)指的是围栏。

 

记得小时候的课本有这个故事:新加坡的一处海边经常有剑鱼飞上岸来刺伤渔民,聪明的小孩想到一个妙计,用香蕉树沿海筑成围栏,剑鱼来袭时刺入树干上动弹不得,解决了问题,从此这里就称为丹戎巴葛。

 

故事还附带插图,画中成排的树干沿海排列,插着一条条头型如剑的鱼,印象特别深刻。看完心里有个疑问:故事中的海角在哪里?

 

自懂事以来,丹戎巴葛从来都看不到海,只有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

 

直到长大以后有一次到凯联大厦(International Plaza)拜访朋友,高楼层窗外放眼看出去,才第一次看到了丹戎巴葛的海。没有剑鱼也没有香蕉树,没有半点蕉风椰雨的海角风情。海面货船点点,周边高楼林立,一派钢筋铁骨的繁华城市面貌。

 

物换星移,传说中的海角已发展成忙碌的世界大港,港口业务带旺岸边地区,形成高楼密集的中央商业区黄金地段。

 

走过不同年代

 

探索丹戎巴葛,真正的“围栏海角”所在正是围起来闲人免进的海港范围,可以逛街游玩的部分涵盖尼路(Neil Road)以南到岌巴路(Keppel Road)的街区。纵向的丹戎巴葛路斜斜穿肠而过,细细长长,有如丹戎巴葛区的脊骨。

 

以车站为地标的话,还要加入一个人力车站(Jinricksha Station),位于尼路与丹戎巴葛路交界之处。“Jinricksha”是“人力车”的日语发音,19世纪穿梭于码头和市区之间最常见的交通工具。

 

建于1903年的人力车站是注册和管理人力车的总部,属于爱德华时期风格,依据三角形街角地形而建,呈V形结构沿着两侧的街道伸展。古典柱式立面,方基圆穹塔楼,两侧红砖墙体上勾勒出白色窗户与拱形线条,雄伟优雅。

 

二战后人力车被淘汰,车站改作其他用途,包括计划生育诊所、妇幼中心,见证人口剧增的年代。随着市区的发展,建筑不断转换用途,大半个世纪来曾用作酒廊、餐馆、KTV、办公楼等,就连巨星成龙也曾投资买下这栋建筑。

 

不变的是屹立在丹戎巴葛路口的显著地位,也是游览丹戎巴葛的最佳起点。

 

从地图上来看,人力车站、火车站、地铁站各据一方,三足鼎立,构成丹戎巴葛的核心地区。从时间维度来看,三个车站,三种交通工具,代表了三个不同年代,勾画出三种不同的城市面貌。

 

丹戎巴葛小旅行,不只是空间的移动,也是时光的穿越。

 

站在人力车站前面的三岔路口(尼路∕丹戎巴葛路∕麦士威路)放眼环顾,每一个路口都是一座充满时代记忆的建筑。尼路与丹戎巴葛路之间夹着人力车站,丹戎巴葛路与麦士威路之间屹立着花菲卫理教堂(前身为金华戏院)。然后是麦士威熟食中心,疫情前最吸引游客的美食热点之一。

 

不难想象就在这个街口,曾经满街的人力车往来穿梭,戏院引来大批群众,摊贩美食飘香的浓浓生活味道。

 

见证城市变迁

 

丹戎巴葛是认识城市发展与变迁的最佳地点。开辟港口后海事业发达,也带动岸上人流与交通网络。丹戎巴葛日趋城市化,铺设道路兴建房屋,货物从码头登陆,经由丹戎巴葛路送往城里,发展出各式楼房街屋与忙碌街道。丹戎巴葛火车站也应运而生,取代市区里的登路(Tank Road)火车站,更靠近港口,以方便货物的转运与船客。

 

主导城市规划的市区重建局就位于麦士威路,大楼里设有新加坡城市展览馆(Singapore City Gallery),展现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城市面貌的蜕变,以及未来的长远规划。展馆分成多个展区,2019年翻新后增设不少多媒体互动体验,最大看点是一组大型市区建筑模型,栩栩如生鸟瞰新加坡市区全景。展馆免费参观但疫情期间暂时关闭,门口有一组“三水妇女”石雕,向红头巾致敬。

 

来到这里顺便看一眼对面的古老建筑,1928年落成时作为交通警察总部,曾经是交警的办公场所与生活营房,一度也是国人参加驾驶考试和领取驾照的地方。2005年改为红点设计博物馆,目前是修葺一新的麦士威国际争议解决豪院(Maxwell Chambers Suites)。

 

回到丹戎巴葛路,沿着路口的金华戏院与人力车站走下去,左右两边成排的旧店屋栉比鳞次,婚纱店、酒吧、咖啡馆、异国料理……古老身躯注入丰富多元的时代面貌。

 

店屋后面延伸探索,达士敦这一边相对幽静,保留了浓浓旧日风情。达士敦山(Duxton Hill)、达士敦路(Duxton Road)与附近地段早期为豆蔻园,19世纪中改为商店民宅,曾经鸦片馆、赌馆林立,街上停满人力车。丹戎巴葛区重新发展后国际美食荟萃,甚至也吸引国际酒店进驻,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住宿体验。精心修复的受保留店屋复古又新颖,本土又国际,尤其达士敦山尽头禁汽车进入的路段,隐蔽清幽,别有一种大隐于市的隐逸氛围。

 

继续往前来到寅杰路(Yan Kit Road)一带,连接好几座组屋的丹戎巴葛坊(Tanjong Pagar Plaza),进入城市发展的另一篇章。虽然地处中央商业区,组屋楼下的邻里商店、超市、巴刹与熟食中心等依然保留了典型的老式组屋生活面貌。后面还有丹戎巴葛民众俱乐部,已停止使用的寅杰游泳池——居者有其屋不只一屋遮顶,也涵盖了周全的生活设施与公共空间。数步之遥就是达士岭摩天组屋(The Pinnacle @ Duxton),新旧对照,见证新加坡公共住屋的发展(空中花园疫情间暂不开放)。

 

过去现在与未来

 

以丹戎巴葛路为轴心一路走来,前段的旧店屋是过去,后段的居民区是当下;右边的组屋与熟食中心是接地气的平民日常,左边的酒店、商场、办公楼,是白领上班族与外派人员聚集的商业地段。地铁站连接综合项目形成醒目地标,不只标示着丹戎巴葛的现代面貌,也让人一窥城市的未来。

 

地铁站周边传统的金融区,近几年来出现更多酒店、商场与高档私宅。站在地铁站前面的有盖公共空间,对照脑子里十几二十年前的印象,曾经高矮建筑参差错落,路窄车多,满目纷乱,难以想象有一天站在同一角落,已变得如此通风开阔,满目绿意。

 

如果不是对面的百年老庙还在,几乎就会以为是来错了地方。都城隍庙创立于1898年,1905年重建成完整的庙宇,香火鼎盛,如今左邻右舍都已换了人间,古色古香的独栋建筑围绕在新颖光鲜的高楼建筑之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过去十多年金融区办公楼纷纷重盖翻新,用地重新规划,密集街区开发大片的空间与绿意。都市丛林变身宜居环境,注入生活趣味。

 

屹立在

 

地铁站上方的国浩大厦(Gucco Tower)是新加坡目前最高建筑,豪气十足,结合了商场、办公楼、酒店、豪华公寓。高楼层为华利世家(Wallich Residence),索菲特酒店(Sofitel Singapore City Centre)占了5楼以上的20层楼,底下是商场空间,地下直通地铁站。综合性项目采用“垂直城市”概念,垂直空间里营造多元场所,居住、工作、休闲合而为一,满足城市生活的所有需求,也是未来都市生活的最新模式。

 

庞大项目不忘环境绿化,高楼层的公寓与酒店各有专属的空中花园,地面层的城市公园就在地铁站前方,透光高挑的有盖空间适合举办活动,旁边另有露天草坪,放置了几张椅子,偶尔也有艺术品点缀,在密集都市里提供透气空间。

 

对面另有一座未来感的绿色建筑豪亚酒店(Oasia Hotel Downtown),笔直长筒状有如一柱擎天,四面外墙都是红色的铁网结构,绿色植物攀藤而上,整栋建筑红绿相间,形成名副其实的钢骨水泥森林。

 

入夜外墙铁架与植物遮掩了窗户的点点灯光,只有四角的植物投以灯光照明,从地面抬头仰望,中心楼层的空中花园特别显眼,水光与树影透过灯光辉映在天花板上,晚风中轻轻晃动,梦幻迷离,不知今夕何夕。

 

丹戎巴葛承载着悠悠岁月,却又走在时代的前沿。渐行渐远的火车站,目前进行着修复工程,原址下方兴建新的广东民地铁站,等待着下一段的旅程。丹戎巴葛码头也将在南部濒水市区计划下迁往大士,连接整个南部海岸线重塑新市区。终于会有那么一天,丹戎(海角)卸下了巴葛(围栏),绽放全新姿态,说不完的故事,又翻开新的一页。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