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保健

谨慎用耳,耳聪一生

Image
郑雅方 - 22/03/2022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30多岁的L先生,因持续了两年的耳鸣而来就诊。如今他已习惯了耳鸣,令他不安的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与他人说话时,对方声音听起来总是很模糊,尤其是在戴口罩的情况下。经进一步询问,他坦承自己从十多岁起就经常戴着耳机听高音量的音乐。

 

另一个年近六旬的退休人士患者K先生,向我抱怨他的听力受损逾30年。他将听力损失归咎于以前在海事业的工作,当年他经常在嘈杂高音量机器的环境中工作,过去工作场所对噪声的限制并没有严格执行,他经常在没戴防护配备的情况下工作。跟L先生一样,他在疫情期间大家佩戴口罩后,才开始注意到听力受损对生活造成的不便,因此决定求医。

 

两人都有中度高频听力损失,尤其明显是在4kHz频率的听力测试,这是一种典型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简称NIHL)病况。两名患者因不同原因而使听力受损,这种长期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是无法逆转的。

 

噪声性听力损失可预防

 

今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是 “谨慎用耳,耳聪一生”(To hear for life, listen with care),重点突出安全用耳对于终身维持良好听力的重要。纵观不同类型和导因的听力损失,噪声性引起的听力损失是少数可以预防的类型之一。

 

声音是通过鼓膜和中耳骨传入内耳,经由微妙声音振动传递到耳蜗的液体。内衬耳蜗的精细毛细胞探测到液体运动,便会将运动转换成电信号,沿着神经传递到大脑,暴露在巨大的噪音中导致内耳液体异常大震动,就像海啸一样破坏了最前面的听毛细胞。这些脆弱的结构一旦被破坏并不会再生,导致永久性和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一些人经历了单一但巨大的噪声暴露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听力损失,不过会在24至48小时后恢复听力,这被称为“暂时性阈移”。如果不停止暴露在过量噪声的环境之中,日后很可能出现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

 

噪声性听力损失通常影响高频听力。患者会发现自己在嘈杂的环境中需要更专注地聆听他人说话,难以区分高亢的辅音(如sh、s、th)而误听一些单词。部分患者在看电视或听广播时,一般都需要调高音量。除此以外,听力受损者通常都依靠唇读来明白他人的谈话内容,防疫时期,人人时刻戴着口罩,导致患者无法依靠唇读来理解。很多时候,患者家人会抱怨,他们常需要提高声量或重复说话内容,患者才能听得见。

 

因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的患者还会出现烦人的耳鸣,这可能导致患者丧失注意力及影响睡眠。

 

暴露在高分贝噪音后果

 

那么,究竟要多大声才算太大声呢?正常谈话的声量约为60分贝,大声喊叫约为80至90分贝。音乐会上扩音器的音量可以达到110至120分贝。若是暴露在大于85分贝的响度水平并持续8小时或更长时间,都会使听者面临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般来说,如果你必须在噪音中大声喊叫才能被听到,那就等同于声量太大了。

 

除此以外,听觉会随着响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若一个人用耳机听100分贝的音乐长达15分钟,所承受的听力损害,相当于一名工业场所员工暴露于85分贝的噪音长达8小时。

 

被诊断因噪音导致听力受损的病患,也不是完全失去了沟通的希望。助听器是一种有效的听力辅助仪器,有助于提高声音的清晰度,还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定制。一些医疗机构就提供听力复健治疗,其目的是训练助听器使用者,帮助病患更好地克服听力障碍。至于双侧重度至极重度听力受损的患者,则可考虑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值得欣慰的是,L先生和K先生最终都安装了助听器,提高了他们的听力清晰度,生活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尽管如此,我相信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他们一定会听取建议:“谨慎用耳,耳聪一生”。

 

(作者目前在陈笃生医院任职)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