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黄金岁月 精彩继续

Image
林弘谕 - 27/03/2022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退休后,在家含饴弄孙,或游山玩水,享受晚年生活,或许是一些人的憧憬。但也有一些退休人士不为年龄所限,开展活跃乐龄生活。他们在老区开书店,为年长者送暖;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健身;他们爱好摄影,结伴寻鸟踪。专家建议提早为退休做规划,让人生下半场,继续精彩。

 

“活到老,做到老”,一体两面,对于热爱工作而已到法定退休年龄者而言,如果有机会继续工作,求之不得;但是对于为三餐温饱而营营役役的年长者来说,这是生存的必需,退无可退。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转折阶段,对年长者来说,退休无疑是重要的一个阶段,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卸下工作,退休者希望继续维持活跃生活,精神有所依托,身心灵保持健康。

 

记者采访三组活跃乐龄者,他们多已退休,却一样维持活跃生活。除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希望影响其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其中一个受访者说:“我们可以从公司退下来,但是不能从工作中退下来。”

 

踩在退休线上,退或不退,金钱与健康是决定关键。然而,不少人因为不适应变化,在退休后的最初阶段遇到各种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出现退休综合征。受访专家指出,规划退休宜早不宜迟,从生理到精神健康都须顾虑周全。

 

爱书族│开书店关怀老区街坊

 

这五个人都爱阅读,并因着同一个志愿,希望为旧机场路一带社区的年长者提供一个歇脚处,可在闲暇时看书,或陪伴孙儿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齐心开设一家书店。

 

从热闹的旧机场路熟食中心搭电梯上二楼,电梯门打开,左转第一家就是他们的书店,位置显眼,地点理想,环境清静,与楼下的人声嘈杂形成强烈对比。旧式组屋,走道宽敞,摆三几张小椅子,即成一个小小阅读乐园。书店以销售英文故事书为主,也有少量华文童书。

 

孙范宝玉(68岁)、陈慧娴(65岁)、方可弘(67岁)、张国源(67岁)和方晓鹃(54岁)为这家书店取名“大哥达舒室”(Dakota Dreams)。

 

年纪最轻的方晓鹃,住在达哥打弯(Dakota Crescent)多年,对这个社区有着深厚情感。她说:“我住家对面大牌95的组屋底层,经常举办一些适合老人家参加的活动,我在那里为年长者提供志愿服务。”冠病疫情期间,她为被隔离的老人家感到忧虑,担心他们的身心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想到跟几个伙伴一起开书店,作为老人家的情感联络站。

 

她从香港嫁来新加坡多年,四个儿女已成年,年轻时因工作操劳,脊椎受损而动过两次手术,加上其他健康问题,她38岁从职场退下来,专心照顾孩子,也为社区贡献心力。她说:“我的健康亮过红灯,因此趁着年轻,想做什么就去做。很多人说,等到退休后要做这个做那个,但是一旦健康有问题,或家人需要照顾,你根本无法享受正常的退休生活。”

 

曾从事与出版相关工作

 

他们五人都是知识分子,孙范宝玉退休前是理工学院讲师,早年也曾任职《海峡时报》艺术版和双语版编辑。她说:“我们想接触那些普通老百姓,他们可能连商场都不去,更别说书店,但却会经常去巴刹或熟食中心走动,因此把书店开在这个老区,希望让老人家有机会看看书,跟我们聊聊天。”

 

她说:“我们相信活跃乐龄,不希望自己的思想在退休后也跟着‘发霉’。”

 

工作45年,孙范宝玉向往退休生活,原本可含饴弄孙,但是她希望充分利用退休后这10年,好好为自己和社区做点事。如果到了80岁再来冲,体力脑力可能都不济了。

 

方可弘和张国源是中学同学,志同道合,谈起开书店,一拍即合。方可弘退休前经营一家出版公司,找到接班人后,他放心退休,现在把重心放在书店,依旧与文字打交道,希望帮助有志者出书。

 

孙范宝玉心中有很多要分享的人事物,希望通过文字跟大家倾诉。方可弘说,谁打算出书,都可以找他合作,这是他累积多年的专业经验,资源不用等同浪费。

 

他说:“我们是新店主,这里大概有50家店铺,我们属于活跃的乐龄人士,偶尔串门子建立关系,跟其他店主买点东西,希望作为一个衔接桥梁,让大家打成一片,为这里注入更多生命力。”

 

张国源退休前,在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担任执行干事多年,也曾从事印刷和图书发行工作。他指出,为年轻人和年长者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发现阅读的好处,大家一起培养梦想,建立关系,完满人生旅程,如果退休能做这样有意义的事,人生不留遗憾。他说:“我们看到很多老人家生活烦闷,在这里可以彼此分享人生经验。”

 

陈慧娴在2019年曾小中风,丈夫方可弘10年前患鼻咽癌,前年也中风,因此更能体会退休后必须保持良好健康,才能过上活跃乐龄的生活。她说,这个书店也希望吸引年轻人来看书买书。

 

办活动鼓励祖孙一起阅读

 

孙范宝玉指出,书店去年10月开业,以销售儿童书为主,包括新书和二手书,还有由年长者制作的工艺品和卡片,他们计划组织儿童讲故事活动,让爷爷奶奶跟孙儿一起来参加。另外,她想借助这家小书店,多推荐本地作家的创作。

 

采访当天,刚巧一名义工姚美玲(57岁)在整理书籍,她是方可弘和陈慧娴的朋友,住在巴西立,每个星期五来书店帮忙四五个小时。

 

她说,因健康问题,50岁退休,但是退休不能无精神寄托,因此即便每次来书店车程需要一小时,她仍甘之如饴。因为在这里,她可以开心地介绍书籍,跟老人家聊天等。

 

●Dakota Dreams:

 

●51 Old Airport Rd #02-55 S390051

 

健身族│带动乐龄者齐运动

 

单从健硕的身材来看,他们远比实际岁数年轻至少二三十岁。

 

这三名乐龄健身达人——黄美家、郑玉荣和魏献国,经常在社区和公园活动,希望带动乐龄人士爱上健身运动。不过,他们偶尔也吸引爱健身的年轻人上前讨教。

 

年纪最大的黄美家(77岁)退休至今已16年。他说,之前是一名送货员,当年公司改组,他面对被裁员的命运。“当时,每天起身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好。我们从事体力工作,从来没有想过退休计划。”他只好到宏茂桥住家附近的公园走走运动,让精神有所寄托,顺便找回当年健身的感觉。

 

年轻时,他曾在工作场所遇见新加坡前举重选手蔡攀锦,对方鼓励他举重健身。后来,他开始爱上健身,至今肌肉线条明显,是岁月锻炼的印证。

 

黄美家说,当年失去工作时,还好孩子刚毕业踏入职场,减轻他的经济负担,否则退休生活可能陷入窘境。疫情暴发前几年,他和另两名乐龄健身达人经常在社区宣导健身的好处,乐龄者也可拥有健壮身材。

 

健身半世纪 生活有纪律

 

站在皮肤黝黑,肌肉健美的郑玉荣(70岁)身旁,令人相形见绌。虽然他已过退休年龄,依旧留在国防部服务,希望保持生活活跃。

 

他受访时说,10多岁已非常羡慕健美先生的身材,21岁时开始健身锻炼,他也是三项全能运动爱好者,至今仍维持健硕身材,委实不易,可想他过去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过着非常有纪律的生活,烟酒不沾,控制饮食,可说是乐龄者的楷模。

 

郑玉荣说,现在工作是一种精神寄托,担心退休后,在家里时间太长,反而容易跟太太发生冲突。他说:“退休其实有点恐怖,不晓得如何打发每天24小时的时间。不过,无论如何,退休后,除了家人外,必须有一些好朋友一起相伴,最好有共同爱好,日子才容易过。”

 

郑玉荣说,自己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外表也肯定比其他同龄者年轻。他希望每个新加坡人都喜爱运动,但是他发现本地人较被动,尤其是看到他们这样的好身材,很多人反而却步,他必须更主动地伸出友谊之手,给予鼓励。

 

他说:“有些年轻人很羡慕我这副健壮的身材,并且说如果他们的阿公也这样多好,可以一起运动。”

 

退休后重新受聘

 

另一名乐龄健身达人魏献国(73岁),10年前已退休。五年前,金饰公司前老板因为无法找到技术纯熟的倒模师,找他去兼职,一做四年。约莫半年前,又有一家新公司看上他的技术,聘请他当全职工。

 

魏献国说,那种退休后仍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好。“现在这类熔解金子再倒模的传统技术已越来越少人能够掌握,新公司的生产部门刚好需要倒模师,所以我又有机会重返职场。”

 

他说,退休年龄只是个数字,但是技艺与经验却超越数字的局限,如果能继续派上用场,为社会贡献一分力量,将赋予生命更多价值。不过,他说最多做两年,就想完全退下来,好好享受精彩的退休生活。

 

当初退休那五年,魏献国和太太四处旅游,到香港探访儿子,生活悠闲。他认为必须为退休做准备,尤其是经济方面,否则根本无法不工作。所谓手停口停,本地很多上了年纪者,多因经济问题,无法应付日常生活所需,而必须在年老时继续打工。

 

他说:“当年退休前,想到接下来的日子完全没有收入,因此平日生活稍微节俭一些,多少有点储蓄,避免退休后要向孩子伸手要钱过活,那日子肯定不好受。”他认为即使退休,也必须经济独立。

 

早年,魏献国从中国大陆到香港工作,1990年来到新加坡,目前已是本地公民。他说:“年轻时已喜欢健身运动,来到新加坡后,看到公园有很多运动器材适合健身,开始从事这项运动,至今毫不松懈。”

 

他和黄美家和郑玉荣一起健身,到各社区参加活动,宣扬活跃乐龄,认为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他自豪地说,冠病疫情暴发前,有一批年轻健身爱好者经常到他们去的大巴窑和盛港组屋区的公园健身角落,希望观摩学习,令他们受到鼓舞与激励。疫情后,他们期待美好的再遇。

 

退休后,除了家人外,必须有一些好朋友一起相伴,最好有共同爱好,日子才容易过。——郑玉荣

 

摄鸟族│结伴拍鸟 乐趣无穷

 

只要有爱好,一群好友相伴,加上经济无后顾之忧,即便提前退休,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三个森林寻鸟摄影发烧友,经常在本地和外地寻觅鸟踪摄入镜头,然后在面簿展示“战利品”。

 

现年60岁的冯利庆,五年前毅然退休,离开工作多时的航空业,开始过想要的退休生活。他曾在空军部队工作,后来加入朋友的宇航公司,从技术人员做起,后来逐渐擢升,开始做培训和提供支援的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令他感觉挫败感,甚至担心健康出现问题,因此决定提早在55岁时退休。他说:“其实,那是一个毫无准备的仓促决定,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不过,既然想走,那就离开职场吧。”

 

他的朋友49岁突然中风,下半辈子靠轮椅生活。父亲55岁退休后,也因无所事事,精神状态一天天衰退。他不想自己也有这样的下场。

 

退休后三年,他经常出国潜水,这是他向往已久的。之后两年,他认识两名好友杨德新和黄顺发,开始对拍摄禽鸟产生浓厚兴趣。

 

冯利庆退休前,计算过自己的经济情况才离职。早年,他和太太买卖房子赚了一些钱,买了公寓;去年他卖掉公寓,改住四房式组屋,赚到的钱足够应付接下来的生活。

 

他强调退休后必须有个人爱好,跟同好一起活动,生活依旧精彩。另外,他也结识很多年长的摄鸟爱好者,经常在白沙熟食中心跟年长者分享如何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为禽鸟照片修图。他说,年长者对电脑科技有恐惧感,他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让他们掌握新技术,建立信心。

 

扛摄影器材锻炼身体

 

冯利庆的好友杨德新(61岁),在日本电子公司负责采购和估价工作28年,同样在55岁左右退休。

 

他先开始学自然风景摄影,一次老师带一班学员到滨海湾公园拍摄禽鸟,他被深深吸引,从此爱上拍摄各种奇异和罕见的禽鸟。白沙公园、植物园和双溪布洛,最常出现他的足迹。

 

他很享受跟退休同好一起拍照,大家在群组里分享各种心得与经验,尤其是罕见禽鸟出现的信息,更让众人兴奋不已。

 

上个星期,传来红树仙鹟(mangrove blue flycatcher)出现的消息,马上吸引众多禽鸟爱好者蜂拥到白沙公园。它最后一次现身是在2016年,本地目前可能仅剩几只。最终,杨德新拍到这只罕见留鸟(rear resident),虽然被蚊子叮满身,仍是值得的。

 

他记忆犹新的一次经验,是到印度一个乡镇Chopta,拍摄尼泊尔的国鸟,当时舟车劳顿,山路陡峭,在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等候国鸟的出现,特别难忘。

 

杨德新说:“拍鸟须要扛沉重的摄影器材,是一项不错的运动,另外眼睛和手脚的动作都必须快速,多锻炼可以预防失智症。”

 

夫妻躲在沟渠等候鸟踪

 

黄顺发(66岁)早期在警察海岸卫队服务,45岁退休后,继续在人民协会工作,一直到62岁才正式退下职场。“30出头,我已经想过退休问题,因为人生有很多未知数和变数,就像现在冠病疫情一样,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因此,我修读专业文凭课程,希望在退休后能学以致用。”

 

年轻时,他参加警察部队的摄影协会,开始接触摄影。从职场退休后,他自然结识很多摄影同好,冯利庆和杨德新是其中两个。

 

除了跟同好一起摄影,太太在他的潜移默化下,也爱上摄影。他说,退休后,跟太太有更多时间相处,一起摄影,那感觉是过去夫妻关系中未曾体会过的。

 

他记得一次到泰国清迈旅游摄影,为了拍亚洲寿带鸟(oriental paradise flycatcher)而设置帐篷,等候鸟踪。他说:“我和太太躲在一个沟渠里,当地鸟导说,这只亚洲寿带鸟会飞来这里冲凉。我们不敢出声,从早上等到下午,最终拍到它,太兴奋了,又不敢发出声来。”

 

这些退休的爱鸟人,通过摄影留下美丽的鸟影。他们富有团队精神,行动一致,分享快乐,保有一片活跃乐龄的天地。

 

拍鸟须要扛沉重的摄影器材,是一项不错的运动,另外眼睛和手脚的动作都必须快速,多锻炼可以预防失智症。——杨德新

 

专家│退休生活如何规划

 

退休前,必须做好哪些准备?

 

在老年学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汤玲玲博士受访时指出,财务规划是退休前必须做好的重要部署。一些财务规划专家甚至建议年轻人,毕业后一上班就开始筹划退休后的财务所需。

 

财务方面可以提早计划,包括储蓄、投资等。一般人在踏入50岁时,才开始认真思考退休生活。汤玲玲说:“但我觉得40岁到45岁,当事业较稳定,结婚生子后,就应该开始认真地计划退休生活,包括如何保持健康,与家人朋友建立牢固的情谊等。”

 

她有个朋友,在退休前几年开始收集很多退休生活的资料,最终决定出版一本关于退休规划的书籍,可说是意外收获。

 

如何规划退休生活,从生理健康扩大到精神健康,让下半生依旧精彩?

 

汤博士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保持健康的身心灵,每天有个起床的目的;

 

二、把钱财规划好,运动适中,饮食均衡,睡眠习惯良好;

 

三、保持活跃人生

 

●学习:学习一直想尝试的新事物,她有个近60岁的朋友,为能更好地服务社区而去上法律课程。除了学喜欢的专业,其他文化陶冶如绘画、书法、弹琴、合唱团,还有舞蹈、数码技能等都适合,同时有机会认识新朋友。还可通过不同学习方式,如网课、实体课、自学等,给自己设定目标,并逐步达成。

 

●娱乐:参加社交活动,如康乐小组、社区组织、社团、校友会和宗教团体等。

 

●当义工:回馈社会,从付出中得到满足感和生活动力。

 

●工作:虽然人们的退休目的是不再有工作负担,但是退休后第二人生的工作,可以灵活安排,旨在与社会保持联系,继续贡献一己技能,有者甚至开始创业,尝试一直想要做的新领域。

 

●照顾孙儿:含饴弄孙亦是人生乐事,但不少祖父母反映也必须照顾个人所需,更好地平衡退休时间,同时更用心地经营不同层面的友情与亲情。

 

●与年轻一代交流,不仅包括自己的子孙,也可以参与社区的代际活动,向年轻一代学习,从中传达价值观和人生经验。

 

●建立经常见面的群体,可以是老同学、邻居、亲戚等,见面聊天,一起郊游,开心时相伴,有需要时互相扶持。

 

四、很多人都把出国旅游列为退休后想做的第一件事,甚至到外国短期居住。汤玲玲说:“我曾认识一些人,退休后到邻国的乡村教课,到泰北做义工,或到西班牙学当地语言等。

 

五、夫妻关系:面对空巢家庭,更须要维护婚姻的长久,老伴放在第一位,建立更亲密的情感,重新欣赏对方,越老越恩爱,成为彼此生活的看护者。

 

退休后社交圈缩小 年长者或无所适从

 

对比活跃乐龄,一些退休后无所适从的年长者,对自身和家庭,会带来不少问题。

 

汤玲玲说,退休后难免会因为生活圈子缩小而感到失落,这可能发生在那些习惯将自己的身份标记为工作的男性身上,一旦卸下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

 

她听过这样的案例,一名从蓝领岗位退休的62岁男子,其社交圈缩小,因为他的朋友大多是同事。退休不久,妻子发现他的行为令人担心,比如早上准备去上班。他的一些不寻常行为举止,让妻子在照顾他时倍感压力,例如容易情绪波动,当要求他出门要戴口罩时,他便激动起来。

 

一年后,这名男子被诊断患有失智症。在社区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治疗和支持下,他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妻子也得到相应支援,包括学习如何与失智患者有效沟通。

 

相较于男性,女性较少遇到这种退休的过渡问题,特别是当她们在当家庭主妇时已建立好社交网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女性从事全职工作,并像男性一样在老年退休,她们也可能面临同样问题,尤其是当她们退休后无其他角色如祖父母,或者从事志工来替代的时候。

 

汤玲玲回想起祖父也是在卸下工作后开始出现认知问题。她说:“他在银行工作,虽然可以一直继续工作,但他决定70岁退休,他向往退休生活,刚退休时态度积极,早上一个人去公园晨运。然而,他并没有一个可以一起参加活动的社交圈,过了一段时间,他就不再出去晨运,反而待在家里看电视和看书。因为孤独的生活,没有太多社交活动和缺乏运动,他很快便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认知问题也逐渐浮现。

 

工作生活和退休生活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每天都是由工作时间架构而成,而后者的时间安排则是自由开放的,须要个人负责日常的规划。这样他们才能在新生活中取得平衡,包括旅游,学习新事物与爱好,运动锻炼等。

 

计划赶不上变化

 

对于何时应该开始准备退休,本地资深教育心理学家黄明烈博士(66岁)受访时指出,这因人而异。以他为例,由于工作计划多,他到60岁才认真思考退休的计划。

 

他说:“当我物色到接班人,能够在我退休后负责策划工作内容时,刚好暴发冠病疫情,让我有足够理由不必出国演讲,也发现线上视频演讲是很好的代替方式。”

 

他本想退休后,可以四处旅游,但因疫情关系,这个旅游计划只能搁置。退休生活的理想与现实或许有差距,一些计划可能赶不及变化。

 

黄明烈的退休计划,也因妻子离世而被打乱了。他说:“她病逝后,我们原本的两人安排,变成我的单独行动,原本想一起去的旅游地点,要探望的朋友、同学、亲戚等,都相应减少了。”

 

善用资源,保持活跃

 

许多人退休前缺乏完好的退休规划而患上退休综合征。这是退休后无法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心理障碍,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健康。

 

作为心理学家,黄明烈博士深谙此理。为了让退休生活不会太累,也不会太空闲,他安排写作,每天精神有所寄托。同时,他计划推广“修身齐家”运动,协助身为父母者有健全的育儿蓝图,巩固家庭生活。

 

黄博士指出,退休人士必须懂得善用资源,让自己保持活跃。他住家楼下有家乐龄中心,经常主办各类型活动,他自小喜欢画画,因此报名参加绘画班,并在个人面簿上载一些活动照片。

 

他说:“我的小学同学看到了,还好奇地问我是不是转行成为画家,哈哈哈。”他自认绘画天赋在这个时候得到最好的发挥。另外,他也学习陶艺,在班上认识新朋友,一起相约用餐,那是一种不同的体会。他说:“我这年龄,必须认识新朋友,因为很多旧朋友、老同学都离开人间了。”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