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保健

改善生活方式有助预防 从误区中辨识失智症

Image
陈映蓁 - 26/04/2022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对失智症一知半解,甚至存有错误认知,极可能伤害患者的亲友及照护者。新保社区医院、观明医院助理顾问喻文俊医生厘清失智症三个常见误区,帮助公众认识失智症,一起打造失智症友善社区。

 

你是否把失智症误称为老人痴呆症?

 

这是其中一个关于失智症的错误说法,相关的误区还有很多,尽管失智症并不罕见,我们身边都有失智症患者以及照护者。

 

根据护联中心(AIC)官网上的数据,我国约有2万8000名60岁及以上的人士患上失智症,这个数字到了2030年估计会增至8万名患者。

 

首先须明白:失智症绝非正常老化。年龄大了,确实可能比较健忘,记忆测试可能无法全部答对。不过,人们还是会有自己忘了东西的意识,而且忘掉的东西可能事后想起。但患有失智症,却可能是完全忘了自己做过记忆测试,并且完全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甚至不知道自己忘了东西。

 

不寻常分子累积导致失智

 

观明医院助理顾问喻文俊医生解释,失智症一般是大脑退化造成的疾病现象,大脑中有不寻常的分子累积起来,某些部分因此受损。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取决于大脑哪些部分受影响,但一般包括记忆力衰退、语言问题、迷路、无法处理问题。他说,大部分类型的失智症为慢性病,而且情况会变本加厉,患者需要亲友和医疗人员持续照顾。

 

喻文俊医生指出,本地每10名年长者之中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且患病率(prevalence)估计今后会升高。

 

如果对失智症一知半解,照护事宜事倍功半,压力倍增。喻文俊医生列举一些常见误区,提出正解:

 

●误区一:

 

失智症=阿滋海默症?

 

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是最常见的失智症类型,因此很多人把两者画上等号。但我们必须辨识两者的不同,因为只要及时趁早介入,并非所有阿滋海默症的病例会成为失智症,也并非所有失智症都是阿滋海默症所致。不同类型的失智症,症状和病情的演变都可能有所差异。

 

阿滋海默症影响的往往是大脑的海马体(hippocampus),这是处理长期学习与记忆、味觉等事件的大脑区域,因此患者会出现健忘的症状。

 

其他类型的失智症,例如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病发初期可能不会有健忘症状,但会有其他症状如步速放慢、经常跌倒、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影响。血管性失智症是一系列轻微中风所致,目前占所有失智症病例的一半。随着心血管风险相关(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增加,血管性失智症的病发率亦随之增高。

 

血管健康有问题,患上阿滋海默症的风险也会提高。有些患者同时患有阿滋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又称混合型失智症/mixed dementia)。

 

阿滋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都无法治愈,但某些看似失智症的症状其实可以改善。例如记忆和认知能力衰退可能是维生素B12不足。因此,医生会努力确认是否有任何“可逆转”因素。

 

较罕见的失智症类型包括帕金森病失智症(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和额颞叶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误区二:

 

没出现健忘症状,就肯定没有患上失智症?

 

健忘确实是阿滋海默症最普遍的初期症状,患者可能忘了早餐吃过什么,或是刚看了什么新闻。不过,健忘并非唯一症状,我们也必须留意其他和大脑功能有关的症状,因为这些症状都可能是失智症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预警。

 

对出现状况的亲友须留心

 

如果亲人出现下列症状,请尽快咨询家庭医生:

 

·难以处理问题

 

——过去可以独立轻易完成的事,忽然觉得做起来有难度;

 

——以前可以轻松做到的事,现在做起来越来越烦躁;

 

——无法同时处理几件事情,难以一心多用。

 

·说话和语言困难

 

——难以理解其他人说的话;

 

——难以表达自己;

 

——无法讲出东西的名称,例如开始时可能难以讲出药物的名字,渐渐地则是忘记亲人的名字,或是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东西(例如电话);

 

·走失(阿滋海默症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例如在常去的巴刹走丢。

 

●误区三:

 

失智症是遗传病,无从预防?

 

家族病史确实重要,因为家长是失智症患者,自己患病的风险增加一倍。不过,如果家长是在80岁之后才患上失智症,自己患上失智症的风险就较低。

 

一般来说,风险因素越多,患上失智症的风险越高。最大的风险因素就是年龄——过了60岁,阿滋海默失智症的发病率(incidence)每10年就增加一倍;到了90岁之后,患病率就达50%。

 

有些风险因素其实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吸烟。失智症的病例之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可归咎于中年高血压、中年肥胖症、吸烟、长期久坐不动,以及社交孤立等因素。换言之,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患上失智症的风险。我们该培养的好习惯包括定期运动;戒烟;继续参与社交活动;吃得健康,营养均衡。

 

喻文俊医生强调:“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可以改变生活方式。记得保持活跃,要有社交生活,天天都要好心情。”

 

如何区别普通的健忘和失智症?

 

喻文俊医生解释,一般的健忘不会显著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发作频率较低;不会变本加厉。

 

反之,失智症所致的健忘会越来越常发作,越来越严重,也会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例如:频频忘记约了人,渐渐变成忘了怎么写电邮。

 

喻文俊医生建议:看看《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这部电影,有助于理解失智症的症状会如何出现并影响患者,我们在照顾亲人时也会更有同理心。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