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保健

预防骨关节炎 久坐不动是大忌

Image
陈映蓁 - 06/09/2022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配合今年世界物理治疗日的主题“预防骨关节炎”,物理治疗师接受《联合早报》记者访问,讲解运动对预防骨关节炎的功效,以及如何确保日常运动量达标。物理治疗师也提醒,久坐不动是健康大忌,无论多忙都要尽量活动身体。

 

没时间,没精力,工作太忙……这些是不是你不做运动的理由或借口?

 

毋庸置疑,运动是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无法随心所欲地运动,就先从能力所及的小地方做起,循序渐进;工作忙碌就尽量想想有哪些时间和空间能用来运动。

 

例如陈笃生医院的物理治疗师李敏瑜下班后,时而在医院附近跑步,时而从工作地点步行30分钟回到大巴窑的住家。她说这个做法的好处,包括“能达到日行1万步的步数,也能放松身心,把工作抛在脑后。”

 

欧南社区医院的高级物理治疗师林文凯同样坚持在工作日运动。他一般会提早抵达公司,让自己有时间在健身房运动至少20分钟;每周三次从住家骑脚踏车上班。“路程差不多一小时,其实和搭乘公共交通差不多。这个做法一举两得,通勤的当儿,同时健身。”

 

李敏瑜和林文凯周末也会抽空运动。李敏瑜喜欢游泳、骑脚踏车,以及和朋友打网球。林文凯则喜欢骑脚踏车和做重量训练。他说:“重量训练有助加强运动能力,也让我更享受运动。”

 

把运动当作乐趣,而不是负担,更容易持之以恒。新加坡心脏基金助理首席理疗师陈沛怡认为,亲友的陪伴让她更享受运动,所以她会跟家人一起去ActiveSG的健身房,和朋友打英式女篮,或跟着YouTube视频健身。她说:“社交元素让运动更有乐趣。和家人朋友一起运动,让我更容易保持运动习惯。”

 

适量运动可预防骨关节炎

 

9月8日是世界物理治疗日,今年的焦点放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炎。根据新保集团的保健网站,本地骨关节炎的成人和乐龄患者分别为10%和20%。

 

骨关节炎的病因是缓冲关节骨头末端的软骨逐渐恶化,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大,活动受限。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年龄越大风险越高),性别(女性风险较高),超重(增加负重关节的压力),关节损伤(例如曾经受伤),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也比较容易患上骨关节炎。

 

李敏瑜指出,骨关节炎多数发生在膝盖关节,不良生活习惯是重要导因之一。“比如运动过度或运动不足,久坐、久蹲等,都容易引发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无法治愈,但可透过药物,维持正常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管理病情。适量运动是骨关节炎患者管理病情的重要方法,恒常的运动亦有助降低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李敏瑜解释,适量运动能锻炼关节周围的肌肉,使关节变得更稳定,也能避免肌肉萎缩。不过运动时要注意强度,由低渐强为佳,因为过度增加运动量可能导致骨关节受伤。此外要做不同类别的运动,包括强肌运动(如举重)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和骑脚踏车);运动前后也要做足暖身和缓身(cool down)动作。

 

李敏瑜提醒,“运动后如果感到不适,可能意味着运动过度,建议一两天后再尝试强度较低的运动。”

 

林文凯则建议可着重下半身的肌力训练,例如躺着就能练习“臀桥”和“直腿抬高”,或者坐着时伸直膝部。他指出,骨关节炎患者常常感觉大腿和臀部肌肉较弱,因此可循序渐进,例如先以“坐到站”(请看副文)的动作强化下肢肌肉,接着根据体力挑战难度较高的动作,例如迷你蹲和深蹲。

 

他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只要保持身体强壮,有些疾病和跌伤事件是可以预防的。随着年龄渐长,如果没有维持或强化肌力,我们的体力会渐渐降低,身体也会变弱。”

 

年轻人亦须留意,李敏瑜指出,骨关节炎的年轻病例近年有所增加,原因可能是过度参与剧烈运动。一旦关节受损,患上骨关节炎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在做剧烈和冲击性高的运动时必须量力而为,并且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以及练习拉伸运动,从而降低关节受损的概率。

 

久坐不动也会导致关节僵硬。李敏瑜指出,研究显示人体关节会从大约40岁开始随着年龄增加而退化。如果同时缺少活动和运动量,导致肌肉萎缩,骨关节炎的病发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应该改掉久坐不动的坏习惯。

 

活到老运动到老

 

受访物理治疗师不约而同地强调,运动不分年龄,无论几岁无论多忙,都应以活跃生活为目标。

 

林文凯说:“运动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有能力有肌力,就应该努力尝试。有些人70岁了,深蹲时可以背着100公斤的重量,这是一些30岁的人做不到的事。”

 

李敏瑜举例,一些人可能觉得普拉提(pilates)是年轻人的运动,不适合年长者,但事实上无论几岁都可练习普拉提,就像游泳和慢跑,只是运动强度因人而异。

 

如果实在无法抽出时间运动,她建议改变日常习惯,来增加活动量。例如不搭巴士,改而步行回家;爬楼梯而不搭电梯;在家里用水瓶(充当哑铃)或阻力带锻炼肌肉。

 

不过,如果患有疾病如心脏病或关节炎,运动时一定要加倍小心。陈沛怡提醒,别做一些会让自己感觉疼痛的运动,例如跑步会导致身体疼痛的话,就改做其他有氧运动,例如游泳、划船或骑脚踏车。她强调不必拘泥于年龄这个数字,重要的是无论几岁都要避免久坐不动,而且要享受运动。

 

不过,随着年龄渐长,她认为一般可渐渐降低运动强度,暖身和缓身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如果受伤了,也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复原。

 

陈沛怡也指出心理健康的重要。身为物理治疗师,她看到很多人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了生理健康,“要达到生理健康,绝对不能忽略心理健康。压力、焦虑和担忧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常告诉亲友,专注于自己能够改变和控制的事物就好了,其余的不用担心太多,要采取正面的思考方式。”

 

在家也能健身

 

哪些健身动作可以轻易在家练习,而且适合不同年龄层?受访物理治疗师的推荐和示范如下:

 

【注意】

 

·开始运动前应先热身,建议练习动态伸展动作(dynamic stretching);运动后可做静态伸展(static stretching)。

 

·患有任何慢性疾病,刚受伤,或有任何身体状况或不适,应先咨询医生再开始运动。此外,物理治疗师可针对个人体力和身体状况提供具体建议,例如应该做什么运动,以及每个动作的重复次数。

 

·若运动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或疼痛,应停止并休息。

 

●臀桥(bridge)

 

示范:林文凯

 

作用:强化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及大腿后肌(hamstrings)。

 

步骤:

 

①平躺在瑜伽垫,双膝弯曲,双手放平,置于两侧;

 

②提起腰部,让膝、腰和肩呈直线。避免过度抬高背部;

 

③收紧臀肌,维持姿势10秒;

 

④放松,让腰部轻轻回到瑜伽垫;

 

⑤重复10次。

 

●侧仰卧提臀(side lying hip abduction)

 

示范:林文凯

 

作用:锻炼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加强站立时的稳定度,亦有助预防和缓解膝盖疼痛。

 

步骤:

 

①侧躺在瑜伽垫上,头下放枕头。下膝弯曲,上腿伸直;

 

②往上移动伸直的腿,确保脚趾持续朝前;

 

③维持10秒,恢复原来姿势;

 

④重复10次为一组;

 

⑤换边做。

 

●蚌式(clam shell)

 

示范:陈沛怡

 

作用:强化臀中肌,增加臀部稳定度,降低脊椎和双脚的劳损风险。

 

步骤:

 

①侧躺在瑜伽垫上,头下放枕头;

 

②双膝弯曲,两脚并拢。保持骨盆稳定,不会前倾或后倾;

 

③一只手放在臀部,上膝往上打开。注意双脚保持并拢;

 

④还原;

 

⑤重复以上两个步骤,直至感觉累了;

 

⑥换边做。

 

●靠墙坐(wall sit)

 

示范:李敏瑜

 

作用:强化下半身肌肉,加强稳定度。

 

步骤:

 

①站立,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

 

②双手放在大腿上,往下蹲,直至大腿差不多与地面平行,注意着力点为脚跟;

 

③保持姿势30秒左右,亦可根据体力,延长或缩短时间;

 

④恢复站姿。

 

●坐到站(sit to stand)

 

示范:李敏瑜

 

作用:强化大腿肌肉和核心肌群,加强平衡能力。

 

步骤:

 

①坐在椅子前半部,双脚与肩同宽,平放在地板。记得选用稳固的椅子;

 

②双手交叉胸前,挺直坐好;

 

③把重量移至双脚前半部,慢慢起身;

 

④接着慢慢坐下,坐下时应收紧核心和腹部肌肉;

 

⑤重复8至12次为一组,练习两组,间中可按体力状况稍作休息。

 

切记锻炼时要注意调整呼吸,避免屏息。

 

李敏瑜提醒,强身健体固然重要,但要量力而为,适可而止;一旦有任何不适或疼痛,记得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