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保健

心房颤动的警号

Image
林弘谕 - 03/01/2023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心房颤动也称心律不齐,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呼吸短促,胸部不适,晕厥,头昏和疲劳等症状;若不予以治疗,可能导致并发症,引发中风,甚至死亡的风险。房颤对男性的影响是女性的两倍,高危群是75岁以上者,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的男性。

 

很多人曾有心律不齐的经验,由于没有带来太大的健康影响,大家也不以为意。

 

人的心脏每天平均跳动10万次,每分钟向全身输送约5公升血液,因此照顾好心房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形式之一,也称心律不齐。在新加坡,65至79岁的人群中约有1.2%的人患有房颤。近年来,房颤在年长者中的患病率有所增加,8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约6%患有此症。

 

哪些人容易有房颤现象,导因是什么?若不治疗,房颤导致并发症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房颤有哪些类型与治疗选项?中医针灸如何辅助治疗,饮食须要注意些什么?记者采访一名房颤患者,分享她康复历程。

 

刘瑞兰(65岁)一天与丈夫外出购物时突然昏倒,被送进樟宜综合医院。医护团队追查她的昏迷状况时,发现她心律不齐,而且在恢复正常期间,她的心脏曾短暂停止跳动数秒。

 

几周后,刘瑞兰再次出现心律不齐而住院。通过心电图检测,发现这是因心房颤动导致的。她的主治医生,樟宜综合医院心脏科部门高级顾问医生杨科宁副教授说:“刘女士有两个选择,一是在体内装置永久性起搏器(permanent pacemaker),或做消融术(ablation),这是一种对心脏做局部和特定损伤的手术,利用热能或冷能在心脏中形成微小瘢痕,以阻断异常的电信号并恢复正常心跳。永久性起搏器可防止心脏跳动过慢,而消融可以消除房颤症状,并通过保持正常心律来降低晕倒风险。”最近的研究还表明,通过消融术控制心率可以减少中风、住院,甚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刘瑞兰最终选择消融术。成功完成手术后,她连续两天随身携带便携式心脏监护仪,结果显示心律正常,没有房颤迹象。她还接受医院过渡护理团队(transitional care team)的随访复查,恢复良好。她说,住院期间,物理治疗师指导她该做什么运动,营养师也建议更适合她的均衡饮食。

 

过去,刘瑞兰经常快步走,但在心脏出现问题的几个月里已停止这个运动。完成消融手术后,她已经恢复快步走,并稍微改变饮食习惯,如减少咖啡因摄取量来保持健康。对她来说,这段痛苦经历使她更加认识到健康的重要,并且更懂得照顾好自己。

 

房颤如何形成?

 

樟宜综合医院心脏科部门高级顾问医生陈文绅副教授指出,在房颤患者中,他们的心脏上腔(心房)不能有效地泵血,血液无法正常地流向心脏下腔(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缺乏协调,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

 

房颤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呼吸短促,胸部不适,接近晕厥或晕厥,头昏和疲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房颤患者并不会出现这些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长者患有房颤,除了年龄之外,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包括:高血压,过量饮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疾病。人们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定期锻炼和保持健康饮食,从而降低房颤风险。

 

如果不及时治疗,房颤将导致并发症。陈文绅医生说:“当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时,血液流动会变得缓慢或停滞而形成血栓,特别是在心脏的左上腔。如果血栓脱离原来位置,移动进入血液而阻塞大脑动脉,就会引发中风。若房颤伴有长时间快速心率,将导致心力衰竭。”

 

房颤管控三步骤

 

为了更好地管控患者的房颤病情,降低因中风或大出血而死亡的风险,樟宜综合医院采用“更好护理房颤ABC步骤”——一种帮助护理团队提供综合和整体护理的策略,并已证实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和降低住院率。这些步骤包括:

 

● 抗凝药/避免中风:为了更好地预防中风,必须确认中风风险高的个体,并使用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的药物)。护理团队会对这些高危群做定期复查。

 

● 更好的症状管理:通过对心跳速率或节律控制的症状导向决策,予以治疗。

 

● 心血管和共病症优化:为了管控患者的风险因素,医护团队提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建议,包括定期运动锻炼、戒烟,保持健康体重和低盐低胆固醇的健康饮食,帮助降低发生房颤的风险。

 

如何分辨正常心率与心房颤动?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心脏内科顾问医生杨智榆助理教授说,正常心率的节奏通常是有规律的,而发生房颤时,心跳节奏会呈现不规则化。

 

他说:“我们休息时,正常心率通常维持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在心房颤动者中,即使在休息状态,他们的心率也可能低于每分钟60次,或高于每分钟100次。”

 

临床上,房颤对男性的影响是女性的两倍,此症在55岁以下的人群人中较为少见。

 

房颤的高危群包括:75岁以上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男性,以及心功能较弱如心力衰竭,或曾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男性,发生房颤并发症的风险要高得多。

 

房颤的年长患者有增加趋势。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6%患有房颤。杨智榆医生说:“现在这个数字会更高,因为人们对房颤的认知更多,也常做检测,而且有更多病人因各种疾病而容易患上房颤。”

 

房颤导因与类型

 

杨智榆医生说,许多情况都可能导致房颤,除了常见的吸烟、过量饮酒之外,也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某些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疾病等。有心房颤动家族史的人患房颤的风险也更高。

 

至于房颤类型,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F):这是指偶尔出现和消失的不规则心律,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每次发作不超过七天。

 

二、持续性房颤:持续发作超过七天。

 

三、永久性心房颤动:长期存在心律不齐。

 

房颤者能否根治?

 

如果及早发现并给予适当治疗,房颤者几乎可以过上正常而积极的生活。如果病情控制不好,患者寿命将根据所经历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而有所缩短。

 

至于房颤能否根治,杨智榆医生说,这取决于房颤的类型,形成条件的多寡,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大多数房颤患者须要服用药物来控制心率或节律,以及通过药物稀释血液,以降低中风概率。

 

他说:“对于那些想要降低血栓风险,但又不适合使用血液稀释药物的人,通常这是由于出血引发的并发症,我们建议动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一个装置植入患者心脏,防止血凝块溢出到血液中。”

 

中医如何治疗心房颤动?

 

新医馆中医师吴施谕受访时指出,心房颤动属于中医的“心悸”“胸痹”。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古文中已记载心悸的主因、症状。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阵发性房颤是心房肌肉出现间接性不规则的颤抖,会自行恢复。诱因有长期睡眠不足导致过于疲劳,情绪波动过大,过度饮酒,饱食和吃肥甘厚腻的食品,或伴随其他心血管疾病导致房颤发作。

 

吴医师说:“中医治疗早搏(premature heart beat)、阵发性房颤的优势较大,及时去看中医对症调理的疗效最好,一旦演变成持续性房颤就比较麻烦。”她建议持续性房颤的病人先做西医射频消融手术后,再来给中医调理,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中药、针灸治疗

 

治疗法有中药治疗,如炙甘草汤、生脉散等,然后根据望闻问切所得出的症状,配合一些单味药如丹参、三七、黄芪、红景天、苦参、百合等中药综合调理。

 

发作期做针灸治疗能帮助放缓患者的心率,选用的穴位有膻中、郄门、神门、内关、公孙等;在缓解期可以根据诊断的症状,选用一些补气血,宁心安神,疏肝理气的穴位针灸,如血海、足三里、太冲等。

 

吴施谕医师指出,心房颤动患者心情多较忧郁、烦躁、情绪低落,必须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让他们保持心情平和,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应避免情绪过极及长期精神紧张而引发失眠。患者急性发作期时,必须卧床休息。若发作程度较轻,可根据当下状况及体力状态做适当活动。

 

预防房颤

 

房颤患者要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胸前不适、血压下降等,若能及时发现,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服药期间须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如出现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治疗。

 

吴施谕医师建议房颤者注意饮食选择及营养摄取,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番茄、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茶和咖啡等。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咖喱、辣椒等。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盐的摄取,每天摄入量应少于5克。

 

她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用药,须经过专业的中医师辩证后,再根据自身体质以中药治疗较为妥当。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