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保健

运动过量 损身不利己

Image
林弘谕 - 04/04/2023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喜欢运动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一天不运动,浑身不自在。经常运动有益健康,有助纾解紧张情绪和压力。然而,为了达到特定目标拼命运动,甚至导致运动成瘾,则适得其反,有损健康,例如拉伤肌肉,出现应力性骨折或肌腱损伤,使人失去动力,不再享受运动的乐趣。

 

运动得宜,身心受益。为何有些人会出现强迫性运动?运动过量有哪些症状或警号?哪类运动最容易劳损筋骨,带来隐患?专家特别推介“运动快餐”,减少运动伤害。

 

莱佛士医疗高级家庭医生李时安是一名马拉松长跑健将,经常参加国内外的马拉松竞赛,经验丰富。他指出,多数人活动不足,这是个问题;对一些人来说,运动过度也是问题。无论是高强度运动,或每天定时的一般锻炼,都不能过激,运动过量的警号包括:

 

·感觉过度疲劳,表现力下降;

 

·干扰睡眠;

 

·易怒,情绪低落;

 

·慢性或复发性损伤。

 

识别运动成瘾

 

运动过量与强迫性运动是否相关?

 

李时安医生指出,强迫性运动与过度训练成瘾是否相关仍处在研究阶段,前者的关键特征是缺乏运动时,出现戒断反应,如感觉焦虑或易怒。有迹象表明,有些人天生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强迫行为和成瘾,包括对运动。

 

运动过量的早期症状,是个人感觉极度疲劳和运动能力减退。如果情况持续,患者的睡眠和情绪会开始受影响,严重的话可损及免疫系统,更易受伤和生病。

 

如何识别运动成瘾并加以干预?

 

当运动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比如不运动时会引发情绪问题,或严重至对学习、工作表现、社会关系等造成负面影响,就必须重视。这时,家人、朋友、家庭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等须要介入干预。李时安医生说:“运动成瘾者往往对自身状况认识不足,需要时间认清自己的问题已影响身心健康。”

 

每天运动是否可取?

 

李医生指出,相对于考虑运动量,应该关注的是运动对个人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对业余运动员来说,备赛时每周训练30多个小时很常见,也不影响健康,因为他们可以平衡工作与社交生活。如果一个人每周运动六小时,却妨碍工作和社交生活,则可归入强迫性运动类型。

 

运动可瘦身,但运动过量反而导致体重增加,这是怎么一回事?李时安医生说:“这是运动后饮食不当的结果。另一种情况是,个人运动后恢复速度较慢,导致压力荷尔蒙(皮质醇,cortisol)失衡使体重增加。”要增肌,得确保摄入的总热量超过运动时燃烧的热量,配合蛋白质丰富的饮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

 

两类运动损伤

 

无论是做简单或剧烈运动,都可能受伤。

 

Pinnacle骨科集团高级骨外科医生李文龄指出,运动损伤主要分两种类型:创伤性损伤和运动过度损伤。一些有频密肢体接触的运动,如橄榄球或足球最容易使人受伤,做耐力运动如跑步或骑脚踏车的人,训练过度也易出现损伤。他说:“受伤部位取决于运动类型,跑步是最受欢迎的运动,跑步过量又缺乏充分休息,受伤概率很高。”

 

受伤部位包括:

 

·膝:髌骨腱炎(patella tendinitis),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膝盖外侧疼痛);

 

·腿:胫痛症候群或称夹胫痛(shin splints,小腿前侧的大块骨骼疼痛,常见于跑步运动员)或应力性骨折;

 

·足: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脚后跟疼痛)。

 

作为一名热衷骑脚踏车的运动爱好者,李文龄医生经常在国内外参加长途脚踏车活动,他是否曾因训练过度而受伤?

 

他说:“几年前,我参加攀登海拔3275米的台湾武岭月竞赛,这是世界上最漫长艰苦的脚踏车攀登点之一,因训练过度,出现股四头肌肌腱炎(quadriceps tendinitis)和髂胫束综合征等损伤。后来我调整速度,争取多休息,伤患逐渐消失,最终成功登上山顶。”

 

李文龄医生指出,人体是最好的“显示器”,必须倾听自己的身体,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才能从过度运动中恢复过来。防止运动过量最好的方法,是做各种各样的运动,一来不容易感觉无聊,二来不同运动须运用身体不同部位,可避免过度锻炼某些部位而增加负担。他说:“我跑步,骑脚踏车,做一些简单的举重训练。近年来,没有因过度运动而受伤。”

 

李医生提醒,长期做剧烈或极限运动训练,容易导致心脏损伤和心律紊乱,甚至造成死亡,有遗传风险因素的人最容易受害。

 

心脏病专家辛格医生(Tamanna Singh)指出,极端的、长期的耐力运动锻炼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重大负荷。一项针对马拉松运动员的研究发现,即使在完成极限跑步比赛后,运动员的血液样本中仍含有与心脏损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损伤指标会自行消失,但当心脏反复承受极端的物理压力时,暂时的损伤将导致心脏壁变厚和心脏瘢痕。对于有潜在心脏病的人,高强度运动会急剧增加心脏骤停或心脏猝死的风险,特别是患有肥厚性心肌病或冠心病者更须注意。

 

低强度运动也可能造成损伤

 

运动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经常运动的年长者须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身体承受过度压力。

 

新加坡中央医院高级物理治疗师朱家慧说,人到晚年应保持活跃、独立的生活。年长者如果运动过度或不当,比年轻人更容易导致受伤、长期疼痛和不适。已有疾患的年长者,在开始做任何新的运动锻炼前,应先咨询医护人员。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更容易因运动过量导致压力突增,或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而发生损伤。

 

过去三年因冠病疫情,更多人在居家办公之余,也在家运动增强体魄。她注意到一些不经常运动的人,在过度运动后感到疼痛和不适。她说:“通常,当一个人长时间缺乏运动,一下子突然增加运动量,便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好比久坐不动的人,突然做两三小时的徒步运动,身体疼痛、拉伤和受伤的风险,跟做了剧烈运动后没充分休息的人一样。

 

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和新加坡体育活动指南建议,65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周应该至少做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如慢跑、游泳和快步走。老年人每周至少运动三天,可选择打太极拳和弹力带练习,提高与保持肌力、平衡度和灵活性。

 

剧烈运动如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人们提高心肺的健康水平,消耗更多热量,但并不适合每个人,尤其是有疾患或缺乏定期运动者。长时间从事剧烈运动具有潜在危险,肌肉、关节和心脏都会承受过度压力。

 

同样的,低强度运动也并非对每个人都有益,比如瑜伽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和关节损伤。尝试一个更灵活的瑜伽动作,会因过度拉伸而伤及肌肉。频密重复某个特定动作,也会因运动过度而损伤。

 

朱家慧提醒运动安全的注意事项:

 

1. 如果有潜在或控制不好的疾病,运动前应先咨询医生或合格医护人员;

 

2. 运动由慢开始,再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长;

 

3. 观察身体对运动的反应,做出相应调整;

 

4. 定时运动锻炼,可保持身体健康。

 

“运动快餐”有益健康

 

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许多人来说仍具挑战性,英国公共卫生署建议“运动快餐”,把运动分为每次5至10分钟,甚至更短, 如午饭后快步走几分钟,骑一会儿脚踏车,或爬两分钟楼梯。

 

阿尔斯特大学(Ulster University)玛丽·墨菲博士(Marie Murphy)指出,研究显示每天多做几次短而快的运动,所带来的健康益处跟一次性的长时间运动相匹配。有些研究认为,它有助于燃烧更多热量,减轻体重,跟一次较长时间运动给心肺健康及血压带来的效果同样好。

 

把运动分成小块,会增加刺激人体新陈代谢的次数。即使停止运动后,身体在恢复阶段,体内的新陈代谢仍保持运动时的状态,不会马上停下来。此外,多次短时间运动,可消耗更多能量。

 

快餐式运动对分解脂肪,降低血压和低密度胆固醇有助益,每次运动时,肌肉在收缩的过程中,会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转移到肌肉,可更好地控制血糖,从长远来看,也可减少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根据墨菲博士的研究,每天爬2分钟楼梯,连续爬8周,可改善舒张压和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