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怀旧

海南人的汇兑街——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Image
王振春 - 20/04/2023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海南二街当年可说是汇兑街,汇庄一家挨着一家。最高峰时期,新加坡大大小小的汇庄甚至有200多家。海外华人逢年过节要汇款回家乡,有些一时没钱还能向汇庄赊账 ,月底拿了薪水才还钱。

 

海南二街(Purvis Street) ,当年是海南人的汇兑街。

 

汇兑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叫民信业或批局。

 

海外华人与家乡保持联系,书信往来,汇兑业是一条重要的纽带。

 

那个年代,家书抵万金,汇兑业应时而生,汇庄开了一家又一家。

 

汇款的人到汇庄寄钱,也把写给家人的信,一起交给汇庄。汇庄把汇款交给银行,家书则由邮政局处理。三几个星期后,家乡的回信也回到汇庄,汇款人到汇庄来,拿了信有些看不懂的,汇庄的书记可以代看。我读书时期,学校假期,有时在父亲的汇庄帮忙,也代看过一些乡亲的家书 。帮人看家书,也增长我对家乡的见识。

 

高峰期有200多家汇庄

 

1960年代,我住在海南一街,常到海南二街找朋友,那年头的海南二街,街头街尾的汇庄共有十多家。

 

本地的福建、潮州 、广府与客家的汇庄,在大小坡到处都有,但一条街有十多家汇庄的,实不多见。

 

汇庄,是新加坡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也是岛国的文化遗产之一。

 

那年代的海南人,很多在本地各处打工,过年过节或月底拿了薪水,第一件事,便是下坡到汇庄汇钱回家乡,顺便在海南街的公司楼找乡亲聊天,有些还打打小麻将,这是他们最快乐的一天。

 

1945年到1948年,是汇兑业的黄金时代。

 

汇兑业那几年红红火火,主要是战前一度中断的通讯恢复了,人们纷纷汇款与寄信返乡,一来急于了解家乡情况,二来家乡贫穷 ,汇款送暖是最重要的事情。

 

据统计,最高峰时期,新加坡大大小小的汇庄,有200多家,海南人有30多家。

 

没钱汇款可赊账

 

干汇庄这一行要有充足的资金。汇款的人,有些一时没钱,逢年过节要汇款回去,没钱怎么办?只好和汇庄商量 ,等月底拿了薪水才还钱。汇庄往往会答应。那时的人大都讲信用,月底拿了薪水果然还钱,但也有一去不回头的,汇庄只好自叹倒霉了。

 

汇兑业就是这样一个行业。旺季的时候,汇庄的钞票最多,铁柜里花花绿绿的一大把,旺季一过,钞票都飞到贫困的家乡去了。铁柜里变得空空如也。

 

旺季的汇庄,汇款的人多,赊账的人也有,还要应付马来亚各地的代理,到处找钱替他们汇款,等一两个月后,他们才把钱寄来,汇庄不是钱庄,怎不着急?资金不够怎么办?只好找银行。银行贷款要高利息,还要常常和他们的经理打交道。父亲在海南一街开“顺成隆”汇庄,我吃汇庄饭长大,每次汇庄的旺季一到,汇款的人越多,他老人家脸上的皱纹便越多。

 

父亲的“顺成隆”汇庄,在海南一街几十年,战前也是在海南二街。

 

年少时,从海南二街的小巷走过,看到小巷第一间屋子的后门,有顺成隆的招牌。那时父亲还在,没有问他,父亲1966年不在了,把这段历史带到另一个世界。“顺成隆”的招牌,为什么在二街出现?很想知道这个历史,已没有人可问了。

 

几家汇庄连在一起

 

除了海南二街的汇庄最多之外,海南人的汇庄也分散在新加坡各地,如桥北路的万安堂瑛记(门牌420)、永吉昌(门牌438)、永利华(门牌440 );奎因街的万和丰(门牌187);连城街的民安(门牌13);海南三街的恒成(门牌10);美芝路的富兴隆(门牌29)、海洲(门牌35)、长安(门牌37)、琼盛(门牌53);海南一街有林和记(门牌23)、会源丰(门牌25)、人信庄(门牌31)、新琼盛(门牌39)、锦和(门牌53)和父亲的顺成隆(门牌26)等 。

 

那年在报馆跑新闻,访问琼侨汇兑公会主席卢宁,他说战后那几年,汇兑业如雨后春笋,一家开了又一家,海南二街开最多,共有十多家,其中一家是他的四宝文。

 

海南二街的汇庄,同一排的有门牌3号的南方、4号的丰盛、5号的富裕、6号的三盛、9号的福兴、3号的南同利、14号的四宝文、26号的裕和、27号的泰南隆、28号的鸿安、29号的普信,还有普孚、和记、南兴昌、恒成与普天等。普天的老板林少章,还是琼崖汇兑业公会的第一任会长。

 

最妙的是,几家汇庄连在一起,如门牌3号的“南方”到6号的“三盛”,一连几家都是汇庄,再走下去,26号到28号,也是汇庄,人说同行如敌国,但他们几十年来和平共存,老板和老板,常见他们在咖啡店嘻嘻哈哈聊天,看不到有“敌国”的迹象。

 

海南人汇庄走入历史

 

风光过的汇兑街,到1960年代便不再风光了。很多人把家乡的妻儿接来团聚,家乡的至亲越来越少,汇款回乡的人也越来越少,于是,汇兑业像快要下山的太阳,一家家轮着关闭。

 

雪上加霜的是,1992年汇兑业的按柜金,从一万元提高到五万元,本来叫苦连天的汇庄,更苦上加苦,只好先走为妙,抢着结束营业。最后走的是创立于1921年的三盛 ,1992年结束,改换跑道,成为旅行社。

 

“三盛”走入历史,海南人的汇庄,油尽灯枯,完全消失,汇兑街从此不再有汇兑业,一家家的汇庄,经过涂脂抹粉,有些加了一层楼阁,变身为餐馆或旅店。但,“三盛”的墙壁上,还留下信局几个字。

 

几年前带武吉知马同乡会的会员到海南二街寻根,特别选在“三盛”的招牌下拍照,看到招牌上“信局“两个字,也算来了汇兑街。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