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怀旧

尚达曼:新加坡成就是全民贡献的“社会奇迹“

Image
李静仪 - 04/01/2015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新加坡有今天的发展和成就,不是一个“经济奇迹”,而是全民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奇迹”。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昨晚为裕廊中的“回忆裕廊三十年”展览主持推介仪式时说:“50年前当我念小一时,我那个年代的小学,只有半数的学生念完小学后,能继续升学,大部分人未能升上中学。”

 

他说:“如今几乎所有人都能升读中学,之后还继续升学,升上工艺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大学等……这是新加坡最大的转变,如今我们有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

 

“新加坡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原因是大家群策群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指出,早期曾是我国首个工业区的裕廊,有不少居民在工厂工作,有的从事物流业、当技工或裁缝师等,不论是什么工作,对新加坡都很重要,每个人以自己的力量为新加坡的发展作出贡献。

 

“回忆裕廊三十年”展览是裕廊中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基层组织为庆祝我国今年独立50周年而举办的首个活动,接下来每月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压轴活动将是8月8日举行的街头派对。

 

裕廊中咨询委员会和基层及华侨中学的学生是在前年10月开始着手筹备展览,他们向居民及该区前议员包括姚照东、陈冠立和林文兴等收集了3000多件展品,包括旧照片、文物及录音带等,通过这些展品讲述裕廊过去30年的演变和历史。

 

裕廊中基层组织顾问洪维能说:“在新加坡庆祝金禧年的当儿,回首裕廊三十年,追溯裕廊中的发展史,让裕廊第一代的居民回味往事,也让年轻一代了解裕廊先驱的辛酸苦辣。”

 

主办当局昨晚邀请了65名建国一代及80名居民和他们的家人参观展览。这项承载了居民集体回忆的展览之后将到八个地点如学校及其他社区活动巡回展出,希望能吸引5000多名居民和学生参观。

 

对30年前第一批迁入裕廊中组屋区的老居民许桃和陈娇来说,裕廊不只是她们带大几个孩子的老家,也是她们退休后晚年生活有所寄托的地方。

 

育有五个孩子的许桃(86岁)在30多岁时,丈夫就病逝,她靠当校工的微薄收入,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孩子带大。

 

住在裕廊东1道四房式组屋的许桃回忆说:“以前裕廊是一片沼泽地,没有房子,也没有巴士服务。刚搬来时,这里设施不多,只有179号一趟巴士到蔡厝港(学校),当时生活很艰苦,我一个寡妇要养五个孩子不容易,我也兼职帮人洗衣服。”

 

如今她总算苦尽甘来,五个孩子早已各自组织家庭,并给她添了10个孙,这些孙也已自食其力,还给她添了五个曾孙。

 

婚前曾在工地当“蓝头巾”的陈娇(74岁)和曾在裕廊西种田养鸡的丈夫在辛苦了大半辈子后,如今也子孙满堂,他们共有六个孩子和九个孙。

 

陈娇说:“以前刚搬来时,这里只有四座组屋,没有游泳池也没有学校。当时达曼裕廊只有一家综合诊疗所,只有一趟巴士前往诊所。现在出入裕廊方便多了,我也结交了很多朋友。”

 

除了含饴弄孙,许桃和陈娇在退休后积极参与裕廊中D区居民委员会的活动,她们经常到社区花园帮忙,保持活跃的晚年生活。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