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胡姬后世他创造

Image
谢燕燕 - 26/07/2015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植物园成为我国首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关注的目光接着聚焦在缤纷的胡姬花海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本地杰出的胡姬业者培育出许许多多的新胡姬花品种,逐步推动新加坡胡姬花扬名世界。

 

这批“胡姬媒人”凭经验“撮合”不同品种的胡姬,为胡姬花创造后世,

 

耐心培育新苗、等待开花、等待以培育者身份,为胡姬花命名——

 

可能是挚爱名字,可能是大千世界人事物,可能只是单纯的纪念……

 

在胡姬花的世界里,尤索夫·阿沙戈夫(Yusof Alsagoff,80岁)是大家公认的胡姬花泰斗。他当胡姬之媒人超过半个世纪,凭一己之力培育出200多种经注册的新品种,时至今日,尤索夫和妻子扎丽哈(马丽娟)还天天为自己那满园胡姬忙碌。

 

阿沙戈夫家族是本地历史悠久的三大阿拉伯望族之一,目前除了尤索夫的一位95岁姑姑外,他已是这个家族的最大长辈。这个在莱佛士开埠前就已经从中东也门迁居本区域的阿拉伯望族,祖先娶过武吉士(Bugis)公主,也曾与荷兰人、华族等通婚。

 

合格胡姬花注册员

 

尤索夫是移居到新加坡的第六代后人,他祖先曾经在友诺士和巴耶利峇一带拥有大片土地和众多产业。

 

作为新胡姬品种的“创造者”,尤索夫有权为花命名,到目前为止,他用家族成员的名字,为至少30种新胡姬品种命名,包括他的祖父母、母亲、妻子、兄弟姐妹、儿女、孙儿孙女、甚至侄儿等。

 

他妻子扎丽哈一人就有三株胡姬花以她为名,当中包括早在1958年进行繁殖,1964年正式注册的扎丽哈石斛兰(Dendrobium Zaleha),以及在1991年注册,曾在1997年国际胡姬大赛中获最高殊荣一等奖(First Class Certificate)的“扎丽哈阿沙戈夫蜓梵兰”(Aranda Zaleha Alsagoff)。

 

在胡姬花坛驰骋超过半个世纪的尤索夫,曾担任东南亚胡姬协会主席多年。他不仅是培植胡姬新品种的高手,还是一位合格的胡姬花注册员(Registrant),除了以家人、好友命名胡姬,许多名人例如迈克杰逊、毕加索的女儿、王鼎昌夫人林秀梅等人名也与胡姬花结缘。

 

有一回,已故著名商人范佑安找上尤索夫,请他挑选一株尚未命名的新胡姬,以范佑安即将举行婚礼的印尼友人命名,作为特殊贺礼。尤索夫于是选了一株合适的新品种,以新郎和新娘的名字注册为花名,再送上绽放的花株为贺礼。新郎和新娘收到后很高兴,范佑安也很开心,又来向尤索夫要新胡姬品种,以妻子的芳名注册。

 

尤索夫说,想找一株胡姬来命名,普通的要两三千元,特别的可能要1万至1万5000元不等。

 

迷恋培育胡姬的挑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尤索夫就迷恋上胡姬世界的斑斓缤纷,更喜欢当“花之媒人”后所产生的惊奇效果。他说:“培育花卉是一种挑战,能成功培育出全新品种时,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真的很大!”当花媒越久,就越能驾轻就熟和得心应手,培育出心仪的胡姬品种。

 

尤索夫说,两种好品种未必就能配出好的新品种,这当中完全凭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和对花的认知。他心目中的好品种,首先是花的色泽要好,其次是容易栽种,第三是能常年开花,第四是花枝能持久不谢。花朵的分布是否美观,植物本身是否太高太大也是考量元素。

 

他说,新加坡是培育胡姬的“先驱”,比泰国、台湾早了许多年。六七十年代的住家多数有庭院,种胡姬因此很盛行;七八十年代是本地剪枝胡姬出口的黄金年代,他当时忙着到处教人种胡姬,外地朋友来访时也会带他们到处赏胡姬。

 

还没有研发出克隆胡姬的技术前,大家都是靠“借”新花苗来种胡姬,他记得有一种名为文迪史格蜓梵兰(Aranda Wendy Scott)的胡姬,深受乡村时期的大巴窑居民喜爱,大家用猪粪当肥料种此花,竟然把这种胡姬叫做“猪粪花”!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新加坡人都搬进政府组屋,大家已没多少空间种胡姬花,尤索夫于是凭借丰富的经验,培育出“迷你胡姬”。不过让他有点懊恼的是,花株缩小后,花朵也变小。他说,要让花株变小,有些得经过两三代的配种,这意味着培育者得等上18年至20年时间。

 

“缺乏耐性是无法培育新胡姬品种的,另外,期望也不要定得太高,因为总有许多预测不到的元素会影响最后的成果;但是,一旦成功,那喜悦则难以形容。”

 

胡姬背后有故事

 

白荣基和白荣谦这对不久前相继离世的兄弟,生前是培育新胡姬品种的高手,从60年代到90年代,两人所培育的新胡姬品种至少有300种。他们培育兰花(胡姬)最独特之处,是以本地著名先驱人物、中国古代诗人、文人、爱国英雄,中国现代领袖,乃至中国古典名著等来命名。

 

白荣谦去年3月曾以中英文出版《兰影追踪》,图文并茂地收录兄弟俩过去培育并正式注册的300多种胡姬品种。从书中所收录的胡姬品种,可以看出这对兄弟是以花作为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操、对人对物的喜好与敬仰等;例如纪念陈嘉庚的石斛兰就有六种,分别纪念他作为“毁家兴学第一人”“同安之荣耀”等;纪念陈六使的石斛兰也有五种,包括“遐迩闻名”“慷慨大方”“丰功伟绩”“气节凛烈”和“开路先锋”。

 

毕业自南洋大学数学系的白荣谦,也以自己培育的七种石斛兰纪念母校,包括“南大精神”“根的传奇”“桃李满天下”和“云南园”等。

 

这对兄弟喜爱中华文学,因此也用自己培育出来的石斛兰,纪念“不朽的诗人”李白、“诗豪”白居易、以“咏怀”纪念杜甫,以“不朽的著作”纪念《红楼梦》,也有纪念古代人物的王昭君、李时珍、文天祥等。

 

他们也曾培育出种类繁多的壶唇梵兰,用它们来纪念中华杰出人物,包括古代历史人物司马迁、蔡伦、华佗、屈原、玄奘、苏武、陶渊明、岳飞、包拯、李清照、陆游、郑和、郑成功,也有近代名人如巴金、郭沫若、鲁迅、冰心、聂耳等。

 

古代的美女如西施、杨贵妃以蝴蝶兰命之,而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则是一株肾梵兰。除了人物,这对兄弟还以石斛兰纪念华人的节庆,包括“端午节”“除夕”“中秋节”和“清明节”等。当然,白荣谦的妻子陈明菊、女儿白丹予也有花以她们命名。

 

“胡姬的汉子”白荣谦

植物园申遗成功后,记者想访问白荣谦,先通过出版社负责人试图联络他,却得知他在《兰影追踪》问世后一个月便谢世,享年80岁。

 

记者于是尝试联络白荣基,没想到四处打听之际,却在《联合早报》看到他在珀斯逝世的讣告,只好到他灵堂寻访他的家属。

 

他儿子白钦辉受访时说,父亲是在6月23日与家人到澳大利亚珀斯度假时,突然因心脏病发而逝世,享年83岁。

 

通过白钦辉,记者最终联络上白荣谦的妻子陈明菊和女儿白丹予,这才对白氏兄弟的胡姬事业有了进一步了解。

 

陈明菊说,白荣谦1963年从南大毕业后,先当教师,但因为对种植胡姬产生浓厚兴趣,加上他父亲在林厝港有33英亩的地,于是决定转而从事当时正红火的胡姬业,成为胡姬出口商。

 

她说,他们的胡姬花完全供出口用,巅峰时期出口到20多个国家,包括日本、荷兰等国,由于自己花圃种的胡姬不足以应付市场需求,他们还向本地20多个小花圃收购胡姬供出口用。

 

白荣谦经营的花圃在林厝港,但办公室则设在武吉班让,白荣基则一直在教书,课余时间帮弟弟打理花圃。陈明菊说,丈夫除了出口胡姬花,也代理美国的肥料。

 

白丹予记得1980年代初,林厝港的地被政府征用,父亲火烧胡姬,他们家的胡姬生意也就此告一段落。

 

陈明菊说,丈夫在结束本地的胡姬生意后,一度到柔佛买地种胡姬,但因为鞭长莫及,照顾不来,最后变成发展商,把地用来盖房子。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白氏兄弟一生所培植和注册的300多种胡姬品种,包括上述的各种胡姬,很多已随着花主离世而不复存在,只剩下当年拍摄的照片。陈明菊的有地住宅已不见任何胡姬踪影,只有墙上还挂着放大的胡姬花照片。不管是白荣谦或白荣基的后人,都不再种胡姬了。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