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荷兰村并非只有美食

Image
黄顺杰 - 03/04/2016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新加坡眼

 

民间组织“我的社区”和女皇镇公民咨询委员会在“女皇镇历史之旅”计划下推出的第三条游览路线“联邦及荷兰村历史之旅”将在5月登 场,参与游览者将从荷兰村地铁站附近的集美花园出发,探寻荣华露天戏院旧址、荷兰村双龙山坟场、联邦通道多层厂房、前Permaisura小学校舍(现为 教育部文物中心)、联邦弄第81座组屋以及莱道公园等15个历史建筑物和地标,并有机会探访女皇镇老街坊,分享他们的女皇镇故事。

 

女皇镇老街坊黄耀才虽搬过几次家,但他始终住在女皇镇,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这名建筑系毕业的旅游公司老板,还曾以女皇镇的规划设计作为大学论文题目,钻研本地首个位于市区外的卫星镇。

 

尽管平日得经常带团出国,黄耀才过去两年仍会每月抽空,率领一批公众步行游览他自小生长的市镇。

 

住在荷兰通道的黄耀才(53岁)说:“从我出生以来,女皇镇就是我的家,我想让更多新加坡人,特别是其他市镇的居民,近距离认识女皇镇的独特英殖民历史和魅力。”

 

“女皇镇历史之旅”

5月推出第三条路线

 

来临5月起,公众将有机会在黄耀才和义工导览员的带领下,参加“联邦及荷兰村历史之旅”,了解这两个女皇镇邻里的过去。

 

这一段历史之旅,是由民间组织“我的社区”(My Community)和女皇镇公民咨询委员会在“女皇镇历史之旅”(My Queenstown Heritage Trail)计划下推出的第三条、也是最新的游览路线。其余两条路线“东陵福和公爵夫人历史之旅”以及“杜生及亚历山大历史之旅”,已经分别于2014年 和去年推出。

 

游览15建筑物地标

探访女皇镇老街坊

 

“联邦及荷兰村历史之旅”的游览时间约长四小时,团员先从荷兰村地铁站附近的集美花园(Chip Bee Gardens)出发,经过荣华露天戏院旧址、荷兰村双龙山坟场、联邦通道多层厂房(flatted factory)、前Permaisura小学校舍(现为教育部文物中心)、联邦弄第81座组屋以及莱道公园(Ridout Tea Garden)等15个深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和地标。

 

此外,导览员也会带着公众探访几位女皇镇老街坊,亲自向这些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例如当年在本地首个多层厂房打工的居民,以及曾在1965年会见来新访问的英国菲利普亲王的街坊。

 

“我的社区”主席郭俐勇(26岁,文化历史研究员)受访时说:“我们决定先从女皇镇开始推出历史之旅,是因为其他老镇如大巴窑和中峇鲁已经广为新加坡人所知,相对来说,不是很多人了解女皇镇在我国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希望这趟历史之旅能让更多人认识女皇镇。”

 

黄耀才:女皇镇邻里风格迥异

 

女皇镇在1950年代由英国殖民地政府属下的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建屋发展局前身)发展,其命名是殖民地政府为纪念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登基而来。

 

黄耀才说:“以淡滨尼市镇为例来说,整个市镇的规划是一体的,可是女皇镇则不同。当年的政府以邻里为规划单位,所以每个女皇镇邻里的‘风格’迥异,譬如东陵福、荷兰村,感觉就是不一样。”

 

陈金燕:荷兰村除了美食 还有历史味道

 

从小住在荷兰村的陈金燕(45岁,保险业经理)也是“联邦及荷兰村历史之旅”其中一名导览员。

 

她受访时指出,一般人提到荷兰村就“只想到美食”,是个吸引本地人和外国人的休闲去处,其实“这里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她说:“我希望国人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看我们生活的这个邻里。”

 

上网免费报名

 

有兴趣参加历史之旅的公众可上网(myqueenstown.eventbrite.sg)免费报名。

 

“联邦及荷兰村历史之旅”从5月开始,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上午8时30分从荷兰村地铁站出发,每团约40人。据了解,现在到9月的导览团已经满额。

 

联邦及荷兰村历史之旅亮点

荷兰村双龙山坟场

 

双龙山坟场是本地最后一个客家坟场。应和会馆先贤于1887年集资向殖民地政府购置荷兰路双龙山100多英亩的土地,作为安葬乡亲的义山。

 

上个世纪60年代,政府为发展女皇镇征用了义山大片土地。目前联邦巷双龙山义祠地段面积4.5英亩,于1969年建成。建有中国八大典型民居之一的客家围龙屋五属义祠,祠前有池塘,环境优美。

 

坟场按华人传统设有总坟,总坟后方则是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墓碑,下葬先人骨骸,无论埋葬形式和墓碑规模,都与传统坟墓大相径庭,是所谓的新型坟场。

 

这座坟场的四周组屋林立,因此形成一幅坟场与组屋相容的特别风景。

 

联邦通道多层厂房

 

在1965年5月30日启用,是本地首个多层厂房,总楼层面积约24万平方英尺。

 

建造多层厂房的计划最初是由经济发展局提出,目的是协助发展本地轻工业。这些厂房多坐落在组屋市镇,方便居民特别是妇女上下班。

 

集美花园

 

集美花园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是英军住所。它共由六栋私人住宅、半独立式洋房,以及两排楼高三层的店屋组成。

 

该区如今餐馆林立,是不少本地人和外国人的休闲好去处。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