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英校生 水磨情

Image
林佳英 - 11/07/2016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她自小家中只讲潮州话和英语,上学时读的是英校,年近50才开始学书法。磨墨20载终于从一名门外汉到教书法,她的学习之道是“始于兴趣, 持以热忱。”

 

很多人对书法的既定印象是,那是懂华文、喜爱中华文化的人才会沉迷的艺术。然而对不谙华文的郭景环(68岁)来说,书法为她开启了一扇艺术之门。

 

郭景环是一名书法老师,她的工作室,总是弥漫着淡淡的书墨香。但很难想象的是,这名书法老师是在年近50的时候才开始学书法。由于自小家中只讲潮州话和英语,上学时读的又是英校,所以读写华文对她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

 

郭景环是约20年前才在香港和书法结缘。她当时随外派工作的丈夫移居香港,有一回路过书法展,霎时被优美大方的书法所吸引。在征得开展书法家的同意后,郭景环开始了她的书法学习之旅,而这一学就是三年。

 

1999年回新后,郭景环仍坚持每天苦练书法。2007年,她开始授课,以极为流利的英语向学员讲授书法的书写技巧,手把手教学员临摹字帖。

 

以英语授课教书法在本地极其少见,这也意外成了郭景环的优势。登门向郭景环学书法的人,年龄最小的仅6岁,最大的有62岁。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大学生、退休教师、大学讲师,不少还是移居新加坡的外国人。

 

回想自己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郭景环说,开始学书法时,每个汉字在她看来就如同一张画,要练好一个字需要不下50遍的临摹。郭景环边练书法,边查字典,现在的中文理解能力已显著加强。

 

如今的她,只要笔墨纸砚就绪便能提笔挥毫。笔锋落墨的瞬间,点画线条自由地游走于汉字间架中,或轻重徐疾、或长短粗细、或收放开合、或提按起伏,端正工整的方块字便跃然纸上。

 

纤纤素毫,幽幽墨香,陪伴了郭景环走过20余载。从一名门外汉到如今每年都要带作品到香港参展、常年受邀为公司机构写书法的老师,问起其中的学习之道,郭景环仅以八个字回应:“始于兴趣, 持以热忱。”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