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文化

研读孟子的三个境界

Image

孔孟之乡

分享

Facebook Email


自从王国维先生的“三层境界”论出现以后,对境界的传说就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穿附了。在孟子故里,有好事者提倡通读孟子,窃以为,通读孟子也有三个境界,或者说三个层次三个界面的读法。

 

第一个层次的境界是阅读:在网上搜一搜,“阅读”的意思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读孟子时试图死记硬背、训诂、细究,试图把孟子原文研究得非常透彻,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希望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样子阅读经典作品,往往容易忽略经典作品的特色,易使读者自己钻进所谓文学观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在中国一些大学里,由国家养着的大学教授们,以及一些研究生们,他们对孟子的研究造诣应该比我们神的多深的多,也许,我们作为普通人,就不必多做那些无用功了。

 

第二个层次的境界是悦读: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对经典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热衷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认为真实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看,悦是一种愉悦,一种读书时愿意陶醉于书的境界,朗诵是一种读法,而古代诵读所谓读书歌子(吟诵)我以为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悦读中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何不快哉!

 

第三个层次的境界是“悟读”:读书的悟性。佛家弟子常讲悟性,顿悟,参禅的境界,或许我们凡夫俗子难以达到,但读出写书人的精髓,有心人还是可以的。

 

孟子何以能成为孟子?就在于他的敢于创新、发展。读孟子,就该读出孟子的精神:

 

如何养我浩然之气?

 

为什么“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

 

做人做事做管理,如何更好的汲取孟子的精髓?

 

对孟子的民贵君轻的理念如何活学活用到具体的社会管理中去?

 

孟子的精髓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

 

鲁迅先生读历史,能从字缝里读出“吃人”,是一种“悟读”。

 

古人有月下读书,一壶茶、一卷书,阅读时倘若能领悟到其中一些意味深长就高兴。读《孟子》完全是出自心灵生活的需要。《孟子》的确是孟子以及他的阅历、他的感悟人生的结果,这部伟大著作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

 

孟子死后一千多年,韩愈悟读了孟子;又过了几百年,朱熹悟读了孟子;又过了几百年,王阳明悟读了孟子。

 

不过,他们都只悟读了一部分。

 

Source: 孔孟之乡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