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做到这三个关键词,你也可以做自己

Image
若杉

壹心理

分享

Facebook Email


最近几年,“做自己”成为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出口必谈的主题。

 

很多人成为了“做自己”的拥护者,从前几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现在奉行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大家都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如何做自己。也有人对“做自己”提出了批判,觉得我们怎么能活得那么任性,难道不考虑家人,不考虑责任,只考虑自己想怎样生活吗?是不是太任性了一点?

 

其实,做自己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既需要方向的探索,知道自己是谁,想要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也需要学会处理关系,懂得在做自己的同时还拥有父母、亲人的爱,当然,它还需要自身的努力,没有哪一个“做自己”的彼岸,是不努力便可抵达的。

 

 而这样一个做自己的过程,大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分别是:感受、勇气和耐心。

 

01

 

第一个关键词:感受

 

一提到“做自己”,我相信很多人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也想做自己,可以我连自己是谁,想做什么都搞不清楚,怎么做自己?

 

 我的建议是:去用心感受自己,跟着感觉走。

 

 因为感受是我们的心理对外界最直接的反应,它不加修饰,不加隐藏,尊重自己的感受,选择让自己做起来愉悦的事情,便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这并不容易。

 

 因为,太多人对于感受,是陌生的。咨询中,为了帮助来访者建立与感受的链接,我经常会询问他们:“你的感受是什么?”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却发现,其实不然。很多来访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

 

 “老师,我不知道”

 

 “老师,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还有来访者会反问我说:“老师,感受是什么?”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起,把感受弄丢的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到了两个词:一个叫别人,一个叫防御。

 

 先说别人。

 

 我们暂且把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称为别人。所以,这个别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工作的领导,也可以是看不见的某种社会舆论,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孩子。

 

最近热播的电影《无问西东》,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吴岭澜是清华的一名学生,他文科很好,语文、英语都考满分,非常的有天赋,而理科很差,考试不及格。

 

 梅校长找他谈到,问他:“为什么不学理科?”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只要可以学习,可以看书就好,而且大家不是都觉得“实科(理科)”才好吗?

 

 大家都觉得理科好,我就学理科,是吴岭澜当时的思维。而吴岭澜口中的“大家”,便是别人。他用别人的思考、一个似乎约定速成的概念代替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们的感受便是在一次次放弃感受、遵循别人的定义的过程中慢慢丢失的。

 

回到电影中,听到吴岭澜的回答,梅校长说了这样一段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就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梅校长所说的真实,其实说的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让自己的感受和心联系在一起,尽量不被“别人”所干扰。

 

 另一个词,叫防御。

 

 心理学上讲,我们的心灵有很多防御机制,比如,压抑、否认,合理化、隔离等等,所谓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

 

 也就是说,除了“别人”的干扰,我们的心灵,也会自己发展中各种各样的机制,来阻止不好的感受侵入我们的内心。

 

 举一个来访者的例子。

 

我的来访者,是一个特别浪漫的姑娘,她结婚以后,特别希望老公能够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给到她节日的礼物和浪漫的祝福。但是,老公就是理解不到,总说这些东西“华而不实”。

 

 她因此一次次感到失望,咨询中,当我问她:“当你过生日,收不到老公的礼物时,你有什么感受吗?”

 

她这样告诉我:“我现在不太在乎这个了,老公其实对我挺好的,我不能要求太多。”

 

 其实,我们都能看出,她的这个回答,充满了“失望”的情绪和感受,但她用“老公其实对我挺好”来防御,这便是,我们常常会用到的“否认”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原本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内心,远离一些不好的感受,但是,过度的防御,便会让我们离自己的感受,越来越远。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丢到感受的,才能试着将其找回,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面对真实的自己,也便才能找到做自己的方向。

 

02

 

第二个关键词:勇气

 

谈到做自己,几乎都离不开“勇气”这个词。对于每一个能够做自己的人,我们都由衷地感叹一声:好有勇气!

 

在我看来,勇气包括这样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敢于试错的勇气。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够做自己,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失败:

 

想去创业,怕失败了连原来的公司都回不去,怎么办?

 

想去丽江开个民宿,闲云野鹤,怕经营不善,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办?

 

不想按照父母的安排找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又怕照自己的意愿做不好,反过头来后悔怎么办?

 

想起一个来访者曾经因为想换工作,而又迟迟下不了决心选择来咨询。

 

 她问我:“如果下一份工作还不如现在怎么办?”

 

我说:“再换就是了。”

 

 其实,下一份工作不是人生的终点、也不是世界末日,失败了,拍拍身上的土,总结总结经验再次上路就是了。至少,你试过。最怕你想了一千,却没有做一件,最终,只停留在原地。

 

第二个层次:敢于承担后果的勇气。

 

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尝试,成功与失败,概率都是50%,不如在尝试之前,先看看如果失败了,会怎样?

 

会浪费几年的时间?会损失一笔金钱还是会被别人笑话?……

 

想好了后果,问问自己:“我能承担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毫不犹豫去做就好。

 

如果答案依然不坚定,看看让自己犹豫的元素都是什么,整理一张清单,各个击破。

 

待各方面都渐渐趋向成熟,而你,能够承担那个失败的结果的时候,便开以放手去试了。

 

第三个层次,敢于与不美好的情绪和解的勇气。

 

我们试着回忆一下,之所以没有能够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想要的选择,是不是出于恐惧?

 

害怕如果选择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没有了体制的保障,所面临的孤独?

 

 害怕违背父母的意愿,所要面临的与父母冲突、斗争的焦虑?

 

害怕一旦创业,便不再只对自己负责,而是承担整个团队命运的压力?

 

 所以,在做自己的路上,学会与孤独、焦虑、恐惧、压力这些不太美好的情绪和解,懂得自我调节,敢于面对这些让自己不太舒服的情绪,是必备的技能。

 

当然,我们说与坏情绪和解,却不是消除坏情绪,与开心、幸福一样,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感受,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他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做的事,把这些我们不那么喜欢的情绪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让它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我们可以学习接纳这种不好的情绪,让它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03

 

第三个关键词:耐心

 

我们通过第一个词“感受”寻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通过第二个词“勇气”,获得了敢于做自己的能量,最后,我们要谈的是,第三个词:耐心。

 

我看到很多人的做自己,寻找自我的路是这样的:

 

 想辞职,换一份自己更喜欢的工作,回家跟爸妈一说,爸妈说:“你就在这儿待着吧,别瞎折腾。”

 

然后他就放弃了。

 

想写文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坐在打字桌前,两个小时憋了100个字,然后,想想说:“我还是不适合写作,老老实实回去上班吧!”然后,又放弃了。

 

还有,我记得有一次咨询中,一个来访者跟我说:“老师,我很想创业,但是没有启动资金。”

 

我问他:“所以,你想怎么做呢?”

 

他说:“能怎么着,我还是算了吧,我又不是富二代。”

 

其实,在这些例子中,我们都有看到一个东西,叫“即时满足。”简单来说就是,我想要什么,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资金、父母的支持准备好。但即时满足其实是婴儿的逻辑,就是那种,我饿了,我要吃,我困了,我要睡的状态。

 

而成人世界里的逻辑不是这样的,是我要得到一个东西,我得知道我现在在什么位置,我想要的目标又在哪里,然后,我需要作出怎样的努力,从A点到B点。

 

就像《神秘巨星》中,15岁的尹希娅所说:“人不应该都是先设定好目标,再想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吗?”

 

在我们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有两种能力极为重要。

 

一个是自律,因为我们需要靠自律,提高能力,去实现目标。

 

 提到自律,很多人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难,辛苦,做不到,甚至是苦行僧,其实,自律是一件很高级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村上春树是一个特别特别自律的人,三十年保持着一样的生物钟。在决定写作以后,村上春树的生物钟就变得节奏明晰、几乎毫无变化。晚上九点就睡觉,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不用闹钟,因为生物钟自带闹钟属性,到了点会自动弹起。泡咖啡、吃点心,随即开始工作。

 

 连续写作5、6个小时,到上午十点为止,每天写十页,每页四百字。然后每天跑步或游泳一个小时,一年跑一次全程马拉松,还出场参加铁人三项赛。

 

下午两点左右结束一天的工作,然后随身所欲,睡睡午觉,听听音乐,读读无害的书。

 

如果在几年前,我看到这个一成不变的工作安排表,会觉得沉闷无聊,人非机器,岂能如此日日循环,长达30年之久。可是现在,吸引我的是,日程表里,下午两点以后的自由时光。

 

从下午两点到晚上9点,人一天拥有7个小时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可以约朋友喝茶聊天、看喜欢的电影、或者只是葛优躺,发呆、畅想人生……

 

更难得的是,这般奢侈的享受自由的时光,却不会有虚度的恐慌与不安,因为每天凌晨四点到下午两点的工作,让这种随心所欲似乎更高级、更有质感,连葛优躺都变得理直气壮。

 

一个人同时拥有充实和自在两种状态,真真是因为早起、因为自律而赚到的人生!

 

所以,其实快乐有两种,一种是及时的快乐,一种是长久的快乐,我们要尽可能去寻找一种长久的快乐,是自律就是能够带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的品质。

 

另外一个重要的品质是沟通。因为我们在“做自己”的路上,不可避免地会因为“特立独行”,而被身边的人所不理解,这个时候,要做的便是耐心的沟通。

 

做自己从来都不是任性、唯所欲为,不管不顾,做自己应该是懂得“如何在关系中做自己。”

 

如果某一天,因为做自己而伤害了身边的人,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但是,想要让最在意的人理解,想要获得最亲近人的支持,沟通就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同样是想创业,同样是爸爸妈妈坚决反对,我的一个来访者是这样做的。

 

他花了一年的时候,去搜集有关自己创业项目的数据,跟同行业的人聊天,并且,不停的去找投资人。然后,做出了成熟的创业计划书,再拿给爸爸妈妈看。

 

父母看到了他想做这件事情的决心,也看到了他成熟的思维,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其实,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想成为的自己,父母从来都不是真正的阻力,他们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理解你,并看到你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决心。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做自己的过程: 用感受找寻方向,用勇气获得能力,用耐心积攒能力并获得有效的亲密关系的支持。

 

做自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是人生最大的礼物。

 

但做自己又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做好了这三个词,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成就自己。

 

愿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 End -

 

Source: 壹心理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