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半世纪后访小学老师

Image
区如柏 - 25/01/2018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11名六七十岁的乐龄同学,探望他们的小学老师,师生见面,喜悦之情非笔墨能形容。

 

细雨纷飞的下午,11名六七十岁的乐龄人士,集合在实龙岗巴士转换站,前往探望他们的小学老师饶慰因。

 

饶老师是消失的华校——冈州学校的音乐老师。我们这群老校友都曾经是她的学生。五六十年前的师生见面,喜悦之情不是笔墨能形容的,最令人感动的,是饶老师还记得我的名字。

 

共唱冈州校歌

 

饶老师的女儿苏芸兰说,为了我们的到访,饶老师特别请人到家里剪头发,她的三个子女怀远、芸兰和惠育都曾在冈州念书,与我们都是校友。

 

饶老师虽然已经96岁,还很硬朗,听觉较差,眼力很好,可以不必戴眼镜看电视。记忆很好,从前学校的生活记得很清楚。除了每周一节音乐或唱游之外,会馆馆庆来临时,她为我们排练演出节目,节目以儿童舞蹈居多,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除了音乐之外,她还教其他科目。

 

为了引起共鸣,我们唱起《冈州学校校歌》:“冈州学子,自强不息,敦品励学,正心诚意,明礼义,知廉耻,赶上世界文明……”那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黄晚成作曲,早期的周佩庄校长填词。据说,周校长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回返中国,她很可能是黄晚成的挚友。

 

接任的郭锦鸿校长,是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养正学校的同学,他在养正小学毕业后,到广州升学,毕业于岭南大学,他曾写过怀念冼星海的文章。

 

牛车水弦歌不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牛车水弦歌不辍,从芳林公园旁侧的北干拿路(俗称单边街)算起,有南顺学校、宁阳学校、三水义学、番禺学校、东安学校、冈州学校、晋江学校等。这些学校都是由同乡会馆办的学校。此外,也有不少私塾。

 

还有一所由广惠肇三属创办的养正学校,该校坐落在乞纳街(又称翠兰岗),它的鼎盛时期(1950、60年代)学生多达2000余人,培养许多人才,如冼星海和粤语讲古大师李大傻等。养正是当年新加坡的名校,是很多家长首选的学校。

 

我们是广东新会人,冈州会馆是新会人的同乡组织,同乡子女的学费有优惠,大约是便宜5角或1元,因此,我们兄弟姐妹都被父亲送入冈州学校。

 

冈州学校创办于1929年,使用重建后的新馆址的三楼开办冈州义学,免费为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日据时期义学停办,一楼礼堂充作世界红卍字会的施诊所,免费施医赠药兼施粥。

 

1943年8月15日新加坡光复后,冈州会馆迅速恢复会务活动,也复办学校。由于战后经济不景,募捐不易,无法维持义务教育,每月向学生征收1元5角的学费和5角钱杂费,校名改为冈州学校。

 

90学生挤一课室

 

1947年至1959年是冈州学校的鼎盛时期,二楼与三楼的四间课室不敷应用,将二楼的洋台辟为小课室,作为人数较少的六年级课室,上下午班共九班,挤满500多学生。曾经有一段时候,一年级学生90人挤在一间大课室上课,大家共坐长板凳。

 

当时,冈州还开设夜学班,为那些已踏入社会工作的青少年提供教育,学生百余人。当年会馆也曾设立建校基金,筹募款项,打算兴建新校舍,但未成功,所以,冈州学校只能成为一所小型学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郭校长的主持下,朝向德、智、体三育发展。学校除了教导正规的功课之外,每个星期都有一节周会,将一个学期划分为始业周、节约周、秩序周、礼貌周、诚实周……每个星期分别由校长和老师向学生分析做人的道理,向学生灌输道德教育。礼貌周、诚实周到来时,选举礼貌儿童,诚实儿童,每班派出一名代表,由全校同学投票选出公认的礼貌儿童、诚实儿童。这种选举制度不仅鼓励学生有礼貌,不撒谎,也在幼小的心田培养民主精神。

 

每个学期都举行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美术比赛,办壁报,设小图书馆,举行运动会及各种球类比赛,举行结业典礼游艺会,参加馆庆游艺会演出……通过各种比赛及活动发展学生的潜质。

 

占用“公家”土地多年

 

我们比其他牛车水的会馆学校幸运,在会馆的后方有一片颇宽大的丘陵空地,会馆将它开辟为操场,设置篮球架,开辟羽球场,上午班学生在操场做早操,体育课也在操场进行。当时,我们以为那里是会馆的房地产,学校停办后,我们的操场通向精武体育馆那儿被辟为达士坪公园,我才恍然大悟,那是“公家”的地方,我们这所小学校占用“公家”土地多年,没有受到干扰或起诉。

 

那个年代,教师的薪酬很低,他们都抱着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任劳任怨,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令我们终生难忘。

 

到了1968年,随着华校式微的大浪潮,冈州学校和牛车水的其他会馆学校因学生不足,设备简陋而陆续停办。

 

在师生相聚的下午,饶老师建议我们成立校友会,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曾经组织冈州校友会,几年后因受时代的冲击以及会员人数少而解散,如今校友们大多数已经进入“乐龄”阶段,没有条件成立校友会,最好的办法是到会馆参加活动,况且会馆也欢迎我们。

 

乐龄学生能与高龄老师相聚一堂是令人怀念的,虽然学校消失,师生情谊是永恒的。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