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激励

人生“下半场”的反思

Image
洪雅琳 - 24/10/2017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现代老年观”将65岁以下定义为中年人,65岁至74岁是年轻老年人,75岁至90岁才称为老年人,90岁以上属高龄老人。一般而言,举凡年逾半百者,可谓已开始步入人生“下半场”。此时不禁再三反思:这就是我所要的人生吗?难道我这一生就这样了吗?

 

人生之旅无一同,健康长寿非必然。因为难得,所以珍贵。既是有幸演绎下半场,难能可贵的“第二人生”更有待开创,尽其开创新境界。

 

常言道:“人生如戏,导演是自己。”换言之,人生是自我创造的舞台。只因“人生不久住,犹如拍掌声”,何况“人寿几何?逝如朝霞”,一旦步入下半场,难免倍感“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老年学家把年龄分为四种,即出生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及社会年龄。凡尘俗子如我辈,年龄增长无非是“恰到好处”,年龄大意味着是赢家。就如某些充满自信的“乐龄”人士,达观的自喻这是“吾龄时代”,即“我说几岁,就是几岁。”年龄对于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又如80年代的好莱坞女明星珍芳达便道:“老了,真好!”因为她自认73岁时才了解自已。简言之:“岁月在雕琢上”,人若非已老,何以能体悟?“老”不是年纪,而是心境。老去的艺术强调的是“心理生命”,所谓“心理生命”意即用心灵唤醒精神生命。它既是生活的艺术,也是生命的素质,心理健康不外如此。

 

目前“下半场”的乐龄辈,多是异常重视生理健康,养生之道更是无所不知;然而在“心理生命”的意识方面,或许还有待加强与深化,以便提升内在的精神。谨此针对乐龄族群的生命着重点,分别略述如下:

 

一、正面的心态。积极的把心转向内在的自我检讨、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保持乐观的活在当下。就如近年来本地的“活跃乐龄”(active aging)计划,便是鼓励乐龄族群保持身心健康,以便过着活跃、有趣且精彩的生活。

 

二、让“生命増值”。事实上,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让自己更好永远不嫌迟。只要确定自己的价徝观,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下半场仍有侍开发,所谓“好戏在后头”。且以本年度三名年逾70岁的科学家(英国72岁的亨德森、瑞士75岁的杜博歇及美国77岁的弗兰克)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为例,便是有力的证明。

 

三、保持好奇心:好奇心不受年龄限制。数年前90岁诺奖得主马尔克斯博士提倡:“生命的乐趣在于不断地问为什么,尝试找出答案,对事物永远保持一分好奇心。如果能做到这些,今年我几岁已不重要。”

 

四、再发现自己:苏格拉底主张“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下半场的你我,可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激情热忱追梦,一旦美梦成真,更是活得兴味盎然。

 

五、习静养身心: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行。它是要经过锻练的。诸葛亮便是“静以修身”的力证。

 

六、老得有滋味:人生只是路过,用心享受沿途风景,生命无处不是动人的风景。老得开阔豁达、从容自在、悠闲淡定。积累丰厚滋味多,慢享悠活显优雅。

 

七、生死一如观:倘若人生如戏,谢幕在所难免。圣严法师临终偈语:“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哲人卢梭临终时则对夫人说:“别伤心,你看,那边明亮的天空,就是我的去处。”

 

综上所述,无一尽相同的“下半场”,纵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如何,爱在人生岁月中,精彩人生夕阳红,自我实现不是梦。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