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新加坡

正视恐惧症 防疫也防恐

Image
孙慧纹 - 23/11/2021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疫情让人感到焦虑,有人担心感染病毒,有人害怕生计受影响。受访医生指出,焦虑与恐惧相关的情绪在疫情期间十分普遍,须注意这些畏惧是否合理,避免发展成恐惧症,甚至恐慌症。疫情也加剧了患者接受检测和治疗的挑战。医生建议,治疗恐惧症的最佳方法,是正视恐惧的事物,接触它并学习克服。

 

恐惧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类型。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在100种最常见的恐惧症中,近3%的世界人口患有至少一种恐惧症。

 

一般来说,处在危险状况时,恐惧是人体机能自我保护的机制,使人远离伤害,但恐惧也可能会失控。在什么情况下,有恐惧症的人应接受治疗?医疗专家说,治疗恐惧症的最佳方法是正视恐惧的事物,接触它并学习克服,但究竟要怎么做到这点?

 

辨识症状 避免恐惧症发展成恐慌症

 

心理卫生学院情绪管理及焦虑障碍精神科部门专科顾问刘文佳医生指出,恐惧症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害怕特定物体或情境的特定恐惧症,以及害怕社交场合和负面评价的社交恐惧症等。

 

陈笃生医院心理医学副顾问医生萧锐泰也说,患有特定恐惧症的人会对特定物体如动物,或处在特定情况或环境因素时产生强烈恐惧,并可立即出现焦虑症状。恐惧症并不罕见,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受到影响,常见的种类包括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即害怕封闭或开放的空间)、社交恐惧症或社交焦虑障碍。

 

萧医生解释,广场恐惧症患者会害怕处在难以逃脱的情况,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则恐惧面对社交场合,包括害怕可能被众人审视或受到批判。

 

刘医生补充,恐惧症发作时,当事人产生的过度恐惧反应与实际情况或是受到的刺激不成正比,并会引起强烈的焦虑感和身体不适。

 

此外,当一个人暴露在所恐惧的事物或环境中,身体的肾上腺素会突然释放,引起生理变化。这可称为应对危险情况的“战斗或逃跑”(fight-or-flight)反应,所产生的生理变化包括呼吸和心率加速,并可能导致一些人陷入苦恼,觉得自己失控,甚至即将面对死亡。这种情况可能加剧肾上腺素的释放,使患者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也可能促使恐惧症演变成恐慌症(panic attack)。恐慌症发作的症状,包括浅度或急促的呼吸,心跳加速和头晕。

 

刘文佳医生与萧锐泰医生皆强调,提早辨识出恐慌症发作的症状有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放松技巧,包括深呼吸和渐进式肌肉放松来应对焦虑。

 

疫情造成人们焦虑

 

承诺心理保健集团高级临床心理学家林妙珊说,恐惧症的种类很多,但随着疫情发展,在过去两年里,她看到的一些相关病例,包括:

 

畏惧待在公共或人多的场所,包括害怕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近距离接触他人。

 

畏惧受到感染,如担心触碰到带有病毒的表面,导致自己感染冠病。这类病况在去年上半年尤其显著。

 

根据承诺心理保健集团的恐惧症病患记录显示,本地暴发疫情后,相关病例增加了约30%。

 

林妙珊说:“除恐惧症之外,我也看到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增加了。当中包括失业,日常生活被打乱,健康状况,以及死亡等与疫情相关的焦虑。”

 

新加坡中央医院精神科医学高级顾问医生林英尊副教授则就个人观察指出,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最常见,其中以前者更为普遍。

 

然而他说:“据我在中央医院任职的经历所知,广场恐惧症的病例在疫情期间似乎没有增加的趋势。有鉴于冠病疫情,许多老年病患不愿意到医院或户外走动,因为医院常被视为可能感染病毒的场所。我们这期间也将药物寄给病患,并与他们通过视频会议和电话做医疗咨询。尽管察觉到患者对疫情的焦虑,但不能断言这些人就有恐惧症,因为这些畏惧的情绪并非不合理。”

 

焦虑与恐惧相关的情绪在疫情期间十分普遍,但林英尊副教授强调,要注意的是,当恐惧症的产生与引起恐惧的刺激物体或情境有不成正比的表现。他解释:“这指的是,当恐惧的症状无法被合理化,并导致患者对受到的刺激,以及所恐惧的物体或情境有持续回避的现象。至于要怎么知道恐惧的症状是否成正比,可询问家人或朋友是否也害怕那个物体或情况。”

 

萧锐泰医生则指出,患有广场恐惧症和社交焦虑障碍的人,在疫情期间接受检测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他说:“特别是因为疫情相关的限制,使人们减少社交聚会和居家工作等行为合理化。这些患者往往已严重依赖回避策略来应对恐惧症。然而,回避的方法其实比发展成恐慌症更具残害性,而身边的家人或许也会选择避免谈论患者面临的困境。这些回避方式都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过程。”

 

克服恐惧症 有治无恐

 

高级临床心理学家林妙珊说,恐惧症的影响范围可从轻微到严重。有时候,简单地回想恐惧症的来源,即可引发大量的焦虑情绪。

 

刘文佳医生也说:“当恐惧症带来巨大痛苦或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或学习等社会功能时,就有必要治疗。例如,害怕乘坐飞机的人可能无法应付得经常搭乘飞机出国的工作,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可能很难参加小组讨论或做演示汇报。”

 

新加坡中央医院心理医学高级心理学家洪瑞忆与刘文佳医生指出,当恐惧症持续带来巨大痛苦或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或学习等社会功能时,就有必要治疗。刘医生也说,如害怕乘坐飞机的人可能无法应付得经常搭乘飞机出国的工作。

 

暴露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林妙珊说,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和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是治疗恐惧症的“黄金标准”。暴露疗法侧重于让患者逐渐、反复暴露于所恐惧的事物及相关的思想、情绪和感官,来改变他对恐惧对象或情况的反应。认知行为疗法通常采用与暴露疗法相同的系统脱敏方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但侧重处理与恐惧症相关的特定想法和信念,以及让患者学习如何掌控这些想法,而不被它们“淹没”。

 

洪瑞忆补充,治疗恐惧症的认知行为疗法,从认知角度来说,会先着重帮助患者辨识与理解对恐惧事物无帮助的思维模式。接着治疗师会协助患者用另一种更客观与平衡的角度,挑战和取代那些不良的思维方式。从行为上来说,一旦患者能以较为平衡的角度来看待恐惧的事物,并有能力应对,就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参与暴露疗法,直到克服恐惧症为止。

 

关键在渐进式练习

 

刘文佳医生也说,根据恐惧症的定义,恐惧心理所引起的刺激并不会对人们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但直接面对恐怖症可能使患者产生剧烈痛苦,并可能导致病况恶化。

 

因此受访专家皆强调,在开始暴露疗法克服恐惧感时,应先从较少引发焦虑的恐惧情境开始,通过渐进式步骤增加对恐惧情境的接触程度。

 

洪瑞忆举例,对猫产生恐惧症的人,可先从猫的照片开始,再逐渐发展到接触真正的猫,并与猫互动。

 

学习面对恐惧症虽然是治疗的方法,但林妙珊劝诫人们勿通过互联网来尝试任何疗法,因为治疗应该由受过相关医疗训练的专家根据患者情况量身定制,治疗师会与患者讨论,找出应对特定恐惧症的最佳方法。

 

刘文佳医生与林妙珊说,视患者的情况而定,有时短期的药物治疗可能有助减轻其焦虑或恐慌的症状,取决于病人的需要。

 

林英尊副教授补充,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pecific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属于抗抑郁药物,对治疗焦虑症也有效。针对恐惧症来说,暴露疗法仍是最有效的,它属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组成部分。

 

另外,试着效仿他人无所畏惧的行为表现,能有效地帮助病人克服恐惧心理。林副教授说,当人们看到别人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恐惧时,会借此学会恐惧。同样地,自信也可以通过观察自信的人来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大胆。练习是克服恐惧必学的技能,须一直不断练习。

 

家人如何协助恐惧症患者?

 

受访专家们建议可注意以下事项:

 

  •  家人要明白恐惧本身是非理性的,而不是出于选择,要有耐心。应给予患者时间克服,切忌施加压力。
  •  与患者坦诚谈论恐惧症,了解触发患者病情的因素,注意措辞,也别轻视问题。
  •  可扮演治疗师助手的角色,即陪同病人一起正视负面想法,练习放松与深呼吸等技巧。
  •  家长可塑造积极行为榜样,让面对恐惧症的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如何做出适当反应。
  •  若恐惧症已经显著影响个人生活,应鼓励患者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本网站所提及的第三者的意见、资料、信息仅为第三者的自身观点。在不影响第三者内容或资料的情况下,此内容或资料仅为方便及參考而已。活跃乐龄理事会对此而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以及对任何人因获取或执行该内容而直接或间接引致任何的损失或损害,均不负责亦不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提及的任何有关第三者资料的展示和描述不应被诠释为活跃乐龄理事会所作出的声明、担保、认可证明或已核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