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有盖走道通车站 人行天桥装电梯 老人家希望公交设施亲乐龄

Image
李静仪 , 陈紫筠 - 01/03/2015

联合早报

分享

Facebook Email


100名年长者日前接受本报“乐龄交通需求”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老人家最希望通往车站的路段建有盖走道,其次是希望车站附近的人行天桥装置电梯,免除拾级过天桥搭车出行的体力负荷。

 

交通部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早前受访时已透露,为方便更多年长者乘搭公交出行,以保持活跃的退休生活,政府将改进公交设施更亲乐龄,相关详情预计本月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交通部的新财政预算时将有所透露。

 

78岁的林亚福关节软骨退化,膝盖很容易酸痛,每次他搭巴士出外,如果碰到下车的地方得使用人行天桥过马路,他宁可多搭几个站到有交通灯人行过道的车站下车,然后再搭另一趟巴士掉转回头。

 

他受访时无奈地说:“多搭几个车站再掉回头当然浪费时间,但没有办法;上下天桥我的膝盖酸痛,尤其是下楼梯时容易跌倒。如果天桥没有电梯或斜道,我是不会用天桥过马路的。”

 

同林亚福一样,许多接受本报调查的年长者表示,希望陆路交通管理局为更多人行天桥装置电梯,以方便他们过马路到车站搭车。

 

年长者普遍希望人行天桥装置电梯

 

本报日前对100名年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使用公共交通设施面对的困难,以及希望地铁和巴士及往来车站路段增设哪些设施。

 

受访者有超过七成是退休者,其中39人主要以巴士代步,36人因住处不靠近地铁站,须搭巴士到地铁站;其余25人主要搭地铁。

 

调查显示,有最多年长者希望住家附近增建有盖走道,步行到车站搭车时不必担心日晒雨淋;其次是希望有更多人行天桥安装电梯,让他们无须吃力爬楼梯过天桥。

 

搭乘公交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多年长者表示列车和巴士太拥挤,也有人担心地铁站越建越多,怕不懂转车而迷路。也有不少人表示,地铁和巴士指示牌只用英文标示,看不懂也听不懂。

 

在地铁设施方面,有最多年长者希望车厢内划定更多优先座位。年长者也希望巴士转换站增设座椅,让他们可以边坐边等车。

 

鼓励乐龄出行 政府将改进公交设施

 

交通部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较早前受访时透露,政府将制定全面方案,让公交设施更亲乐龄,方便年长者乘搭地铁和巴士,以鼓励更多年长者保持活跃的退休生活。预料当局将在本月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交通部的新财政预算时提供更多详情。

 

陆交局受询时说,配合老龄化课题行动计划(Action Plan for Successful Ageing),自去年6月以来,共有1300多人出席了将近50场专题小组讨论会,与会者以年长者居多。

 

发言人说:“根据与会者就交通设施所提供的反馈,大多数年长者认为我们的交通系统相当便于使用,如何提高安全性、便利及舒适性,他们提供了有用的意见,我们正探讨着手改进。”

 

国会交通委员会委员林谋泉:

陆交局应考虑为巴士站附近天桥装电梯

 

政府国会交通委员会委员林谋泉建议,除了在靠近地铁站的行人天桥装电梯,陆交局也应考虑为巴士站附近的天桥装电梯。

 

他说:“以我的选区为例,蒙巴登路惹兰峇株(Jalan Batu)附近的巴士站,居民须爬楼梯过天桥到车站搭车,去年陆交局在天桥增建了斜道,但对年长居民来说,使用斜道多走100多米路还是相当吃力。”

 

他说:“希望陆交局也考虑在巴士站附近的天桥安装电梯,以免习惯搭巴士的年长者因为碍于过天桥而不愿出门活动。”

 

学者:交通灯人行走道设计应调整

 

研究交通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李德纮建议,调整交通灯人行走道的设计,特别是较多年长者步行经过的组屋邻里中心的路口。

 

他说:“目前的交通灯‘绿人’亮起时,路人可过马路,车辆也可左转。这对行动较缓慢的年长者其实相当危险。陆交局应考虑调整一些路口的设计,当红灯亮起时,规定所有车辆都须停下,让路人可往不同方向越过马路。”

 

此外,他也指出,地铁站内的电动扶梯速度太快,对老人家较为吃力,陆交局可参考台北的做法,在非尖峰时段时让电动扶梯减缓速度,从细微之处来照顾年长者的需要。

 

乐龄搭乘地铁印象:车厢拥挤 上车站到下车

 

65岁的王来安几乎每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每逢星期一至六,他都在早上6时45分从宏茂桥住家出发,然后搭地铁到杨厝港的办公室做清洁工作;空余时则搭地铁到卡迪,再转乘巴士到儿子位于榜鹅的住家。

 

虽然从宏茂桥站到杨厝港站只是一个站的距离,但为了避开繁忙时段人潮,王来安通常在上班45分钟前出门,这样才可以找到座位坐。不过,他下班后在下午4时45分去搭地铁,刚好是比较繁忙的时段,经常需要挤地铁,而且多数时候都是全程站着。

 

他说:“我觉得列车内的优先座位不够,每个车厢的优先座位不到10个,碰到繁忙时段真的是不够坐。幸亏我只是站一下子就下车,如果有老人家要长时间站着,肯定会很累。我希望车厢内有更多优先座位,应付老龄社会的需求。”

 

在车厢内划定更多优先座位是不少受访年长者最希望看到的,但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教育年轻一代让座给有需要者。

 

王来安说:“有些坐着的乘客一直低头看手机或闭上眼,无视周围老人站着。即便不是优先座位,年轻人也应发挥关怀长者的让座精神。”

 

年长者两诉求:

增设华语广播站名 人行天桥设电梯

 

以英语广播地铁站名的做法也让不谙英语的年长人士感到困扰。目前,地铁东北线是本地唯一一条以华英双语播报全线站名的地铁线。随着更多新地铁线投入服务,有年长者担心不熟悉英文站名而下错站,因此建议地铁业者在英语之外,也用华语广播站名。

 

蔡玉凤(64岁)表示,除了地铁站,巴士也应该安装以多种语言广播站名的预报系统,让所有乘客清楚知道自己是否到站下车。她说:“老人家的反应没有年轻人敏捷,有时望出窗外才发现已经到站,但来不及按巴士车铃,结果错过站。”

 

另一年长者杨俊好(71岁)则认为,一些地区的年长者比率偏高,除了在行人天桥兴建电梯,陆路交通管理局也可考虑建电动扶梯,协助年长者上下行人天桥。

 

杨俊好说:“电梯内可站立空间有限,如有坐轮椅者,就不能容纳太多人。使用电动扶梯比较快,而且无须等待,比搭电梯方便许多。”

 

朴炳俊:混凝土人行走道不利年长者行走

 

据新跃大学商学院城市交通管理课程主任朴炳俊观察,本地的人行走道多数是铺设混凝土,这种材质比较硬,年长者走起来可能不那么舒适,也许可改用较软的材质。此外,随着社会老龄化,坐轮椅者预料增加,当局应该加宽人行走道,方便人们步行。

 

至于如何打造更亲乐龄的地铁设施,朴炳俊认为,推广优雅的地铁文化至关重要。他以韩国首尔为例,除非是有需要,韩国人尽可能不坐优先座位,年轻人如占用,其他乘客更会投以奇异眼光。

 

地铁网络日益四通八达,但少数受访年长者表示,他们从未搭过地铁。由于对地铁路线不熟悉,加上一般去的目的地都有巴士通往,60岁的王春福从没搭过地铁,无论去哪里都是搭巴士。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