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国大系列研究显示 通过社会建构可实现成功乐龄

Image
杨丹旭 - 01/04/2014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分享

Facebook Email


国大研究人员展开一系列多学科研究,探索如何推广成功乐龄,研究的主要对象是50岁至69岁的年长者。他们认为除了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促进健康和成功乐龄生活的另一因素是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

 

建国一代配套能使年长者对医药费没有后顾之忧,不过要实现成功乐龄,除了加强财务保障,也必须从社会建构着手,鼓励通过志愿服务,帮年长者累积社会资本,向他们提供社会支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展开一系列多学科研究,探索如何在新加坡推广成功乐龄(Successful Aging),研究的主要对象是50岁至69岁的年长者。

 

这包括他们对成功乐龄的定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决定年长者是否定期接受体检,保持健康生活;社会阶层如何影响成功乐龄等。

 

领导这一系列研究的国大社会学系副主任郑宝莲副教授指出,建国一代配套推出前,年长者对乐龄生活最大的担忧是钱不够用,他们担心负担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又不想给孩子造成负担。

 

除了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促进健康和成功乐龄生活的另一因素是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

 

郑宝莲指出,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年长者定期接受体检的因素,这也意味着加强相关社会干预,给予缺乏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的低收入或孤独年长者更多援助,能发挥正面的作用。

 

她说,本地的志愿福利团体和基层组织等都在设法把触角伸向有需要的群体,下一步要做的是鼓励志愿服务精神,激励这些机构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并给他们所需的资源。

 

国大社会学系副教授孙准模的研究显示,没有社会资本的孤独者,较不会参加体检,而社会关系网中有医生或药剂师的人,更加积极接受体检。

 

郑宝莲建议,在社区安排固定医生,帮年长者建立关系网,一个可行做法是,让年长者到综合诊疗所固定的医生那里就诊,以此建立信任,加强年长者的社会资本。

 

超过95%国人

希望暮年自力更生

 

国大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冯秋石的研究则显示,在成功乐龄定义上,超过95%的新加坡人希望在暮年自力更生,例如:能行动自如、没有疾病、有财务保障或能独立生活。74.6%受调查者希望和子女同住,62.4%的人希望子女照顾自己。

 

这显示本地的年长者一方面希望减少对子女依赖,同时也继续保留传统思想,期待有家庭的支持。

 

郑宝莲说,在亚洲的传统观念中,子女得供养父母,随着新加坡社会和人口结构改变,人们的思维在发生转变,更多人接受自力更生的乐龄生活,也能接受养老村等概念,不再认为只有那些没有家庭或子女的人,才会去住养老村。

 

她指出,体现成功乐龄的指标随时可能改变,相关的政府措施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虽然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在新加坡社会依然重要,不过郑宝莲相信,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今天,宣导三代同堂家庭,把这样的生活方式定位为成功乐龄的标准,可能给无法和儿女共同生活,或是没有儿女的年长者造成压力。

 

她说:“当我们制定社会常态和意识形态时,必须非常小心,确保这样的观念,不会对无法达到这些目标的人造成障碍。”

 

参加研究的学者昨天在国大成功乐龄研讨会上分享各自的研究发现。活跃乐龄理事会主席余福金为研讨会主持开幕时指出,对于年长者不能一视同仁,因为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和期许。

 

他说,制定相关政策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层年长者的需求,提供能让不同群体按需选择的“自助餐”。

 

Source: 联合早报 ©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